陈芳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三小学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49
摘要:“睿智”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学生 高效 学习 语文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文中说:“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而语文教学成为集语言能力、文学修养、思维品性、心理素质、智慧灵气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活动,突出体现了人的知识和人的关怀。许多老师面对浩如烟海的人的知识,往往感到难以捉摸,疲于应付,教学时往往照本宣科,满堂灌。这样,学生就成了消极容器,收效甚微。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除了强调的基础性,发挥其工具性效能之外,更强调了它的发展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具有一定语文素养成为可终身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语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怎样让学生能高效地学习语文?学习语文没有捷径可走,多看、多读、多说、多写是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看一看,多读一读,多说一说,多写一写,我把它称之为“睿智”学习。
一、课前预习,多看一看。
中国有一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
学生上课之前要去寻找和课文相关的材料,多去看一看,才能更广泛地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学生预习不预习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的优劣。在认真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新的知识吸引他,有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必须查工具书争取自己学会。通过这样的多看一看,学生的思维就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了。
二、广泛阅读,多读一读
学校是一个读书的场所,读书可修身,读书可养性。语文教学,在增加知识储备和追求理想发展之间的平衡点应该是阅读。因为,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脚踏实地放飞梦想;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洞明世事、健全人格。缺少了占据学生全部心灵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也会变得狭窄和贫乏。
学生阅读的范围很广,小说散文、古今名著,时文杂谈,天文地理,诗歌戏剧,只要喜欢一切皆可。寒暑假,学期中,只要有时间我都要求学生至少准备一本课外读物,可以是《童年》、《儒林外史》、《三国演义》等中外名著,也可以是《梁衡散文集》、《寂静的春天》、《宇宙的奥妙》等散文与科普类作品。早读课上,我们读小古文,课前准备我们背古诗,中午的休息时光,学生们交换自己最近看过的书籍,享受精神大餐的美好时刻,他们安静地坐着,如饥似渴地吸取人类几千年来的文化营养。
读书还要教学生学会思考。首先是要有选择地读,像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等,特别是《国际大奖小说》系列作品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能引起共鸣的小说,学生爱读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其次是要学会辩证思维,比如读《水浒传》,既要肯定人物仗义行侠的一面,又要看到愚忠和偏激的一面。再次是学会对比性阅读,如同样是写草原,老舍笔下的《草原》和梁衡的《草原八月末》描写风格不同,表达的情感也各不相同,
三、创造机会,多说一说。
常听老师说,一节课中常常是自己唱独角戏。特别是高年级很多学生不爱发言,在课堂上很少张口说话。究其原因,有害羞的,有害怕的,有因老师一言堂而没有机会的,有因没有兴趣而无所谓的。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靠的是他的专业知识,而百分之八十五靠他的口才和交际技能。”可见学生的表达是多么重要。
信心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学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渴望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同时自尊心也较强。因此要尊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树立自信,不直接否定学生的回答,不打断学生的发言,而采取商量的语气,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有信心向正确答案迈步。
其次是有意设置悬念,使学生质疑。引导更多的学生投入问题,积极思考,展开讨论,从而解决疑难问题。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对于怎么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就目前身边存在的环保问题怎么解决,学生各执一词,讨论激烈,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再次,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诱发学生说的兴趣。可以通过口语交际以及演课本剧、图书义卖活动等活动,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让学生对各种角色有切身体会,让他们应对不同身份有不同表现,从而认真观察生活,积极参与,活动结束后主动阐述自己对此的独到见解及感受。这样在锻炼学生口才与表演能力时,又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留心生活,多写一写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确,再好的厨师,没有丰富多样的菜和调料,也做不成一桌令人满意的酒席。写习作也同样,我们必须解决好写作的内容,即材料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很多学生对作文有畏惧心理,面对作文题目或者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或者头脑一片空白,无奈就寥寥几笔应付了事,待老师讲评读作文时又觉得这些不是司空见惯的材料吗?怎么当时我就没想到呢?可见学生脑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贮存量,只是不能按需提取出来。留心生活,多写是最好的方法。
1、每天记录,随时记录。生活中每天都有一些值得记录的事,身边准备一本记事本,发现有值得记录的事物及时记录下来。记录时以简短的语言记载清楚即可。时间紧迫时,记清时间、地点、事物名称或事件名称。记事本中所记的有些事物,认为有马上使用的必要,可以作为当天的日记或习作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有些事物暂时用不上,可以在以后的习作时运用。即使永远用不上的,也可作为一个美好的记忆保留下来。
2、写日记。就是把一天中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下来。当然,一天中可能接触的事物很多很多,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适当选择,将最值得写的、最有价值的事物记载下来。日记可以自由表达,比起作文要容易得多。根据表达的需要和水平,篇幅可长可短,形式也十分灵活。长期坚持写日记促进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
让诗意、幻想和神采飞扬的奇思妙想浸润我们的语文课堂,让智慧驾御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语文相伴,睿智成长!
参考文献:
刘武宏《小学语文高效教学》一书中高效策略导引
李振村 杨文华《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一小学语文名师演讲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