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青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马西乡寄宿制小学校 山西省吕梁市 032100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对传统的目标、方法和教学理念都进行了全面的革新,新时期的阅读教学,正以全新的面貌致力于素质型人才的培养。高年段小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的需求亦有所提升,他们需要获得更多的技能、方法,以便更好的应对日后的学习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这阶段进一步加强阅读教学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高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出发,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对阅读教学有效性展开了探究,并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前言:
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一直都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也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和标准。相对于低年段的小学生,高段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文断字和理解分析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提高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加强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其自主阅读能力,进而实现对小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从根本上全面提升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效率。
一、适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把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激发起来,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效率。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小学语文高年段的阅读并不重视。而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教材内容多数为阅读类,而教师的教学模式侧重于灌输式讲解,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这就导致语文课堂既枯燥又乏味,学生难以对阅读充满兴趣。课文阅读的不够深入,就难以理解期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同时对其中的知识点也就难以扎实的掌握,间接拉低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变这一现状。而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能自主进行阅读,并对课堂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效率。
以《伯牙鼓琴》一课为例,文章讲述了伯牙与钟子期二人,因鼓琴而产生深厚的友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①伯牙为谁而鼓琴?②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再鼓琴?③什么是“知音”?④伯牙在断绝琴弦的同时,还断绝了什么?创设这样的问题教学情境,能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积极自主进行阅读,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阅读,才能对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比如学生对于“知音”这个词可能都比较熟悉,但是不知出处,通过对文章进行深入的理解,才发现“知音”一词就是由此而来。由此可见,创设适宜教学情境,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而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基础,同时也是写作素材积累的唯一途径,本就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对于阅读没有积极性,学习效率自然不理想,这也将影响到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可以运用互联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增加教学资源。从小学高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出发,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不但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其能积极自主进行阅读,同时还能提高小学语文高段阅读的教学效率。
以《宇宙生命之谜》一课为例,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讲述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的宇宙,是否有其他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一直以来,宇宙的神奇让小学生十分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关于宇宙的视频,让学生去直观的感受一下宇宙的神奇;或者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一些宇宙的相关资料。这样能有效的调动小学生对课文阅读的积极性,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同时提高了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效率。
三、适当运用拓展阅读,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相较于低年段的小学生而言,高年段的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仅仅靠教材上的课文,已经无法满足其对阅读的需求。而拓展阅读是阅读教学向课外的延伸与拓展活动,能够对课本上的内容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还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阅读水平。因此,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师应适当开展拓展性阅读活动,从小学生的爱好及兴趣出发,推荐一些课外书藉,拓宽小学生的阅读范围,使其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到更多新的知识,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同时还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以《景阳冈》一课为例,课文是原书中节选的一个小故事,主要讲述的是武松酒后,赤手空拳打死猛虎,表达了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对于这类故事十分感兴趣,教师可以推荐《水浒传》作为学生拓展阅读的资源。这样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阅读的欲望,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学到新的知识,同时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水平,突显了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效率。
四、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小学高段阅读教学效率的基础,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展现一定的优势。因此,教师应运用多样的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把每节课要学习的文章提前预习阅读,这样可以节省一定的时间,同时引导学生养成预习阅读的好习惯,这样能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养成写阅读笔记的好习惯,同时对于一些好的语句、词汇,进行一定的整理,记录,作为日后写作的素材,对于好的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作者产生共鸣。故而,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对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及阅读习惯的养成有极大的助力。不但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从根本上促进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总结: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达成,而是需教师经过日积月累努力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应实际教学出发,从多个方面着手,不断改变阅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能积极自主进行阅读,并促使阅读教学高效,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敬棠.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5):5-7.
[2]屈殿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