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祝泓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初级中学 浙江 杭州 311200
摘要: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课文学习,更应该重视围绕某个主题或单元展开整体性、探究性和开放式的教学活动,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与探索中学习更好地运用知识。在部编版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活动?探究”单元,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视课程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立足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结合生活实际,展开综合性探究活动等。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活动探究;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开始明确语文教学的本质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更是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与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优缺点,尝试和探索新的学习路径,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和语文使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讲解上,更需要学生多多参与语文课程实践活动,多感受和了解不同的语文实践与运用场境,从而通过多元的探索实践活动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部编版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书本中的“活动?探究”环节进行实践教学,来引导学生发掘语文的用途和价值,培养学生对于语文文字与表达的感受力,最大程度达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实践与反思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中的活动探究内容旨在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多元、更加全面的知识应用平台,将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融合这一部分学习要求,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的发展,也能更加深入地掌握原有的基本知识点,使得整个教学层次更加立体,也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每个单元的活动教学内容能够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帮助学生从教材知识的学习出发回归到现实生活的语言运用之中。不同单元的活动实践内容具有不同程度的挑战,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都有一定的挑战,这些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本知识教学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语言的艺术所在,但活动探究却在为学生的课外学习与实践提供了一定的主题和内容,从而为学生发展与成长提供了更加多元和丰富的选择空间,教师可以依托每个单元这部分的工作内容,设计一些有趣味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实践环节,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通过鼓励学生自行查找资料、搜集整理并分析相关理论来形成自己的实践方式,并自行阐述观点,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综合全面地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语文学习的丰富性与综合性,不断地拓展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和语文实践经验。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指导性原则
首先,在语文实践教学还环节需要明确教学要遵循一定的目的性,教师需要厘清某一个具体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目标,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并根据目标的达成情况去反思教学活动的成效,帮助教师有明确的依据来展开教学与反思,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在活动中获得成长。其次,一切的实践教学活动都没有办法独立于教材存在,需要遵循组织性的原则,实践开展的过程也是不同人、不同资源整合形成的,不仅需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积极性,也需要积极地对外寻求实践资源链接,整合外部的多方面资源进行相互配合,来共同服务教学,使得教学的各个环节、资源都能整合形成一个完整且闭合的循环圈和整体结构,从而使得教学目标能够有效达成。最后,活动探究的参与主体应该是学生,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动且好奇,教师需要保证教学探究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学习和活动质量得到提升。
三、部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实践分析
1、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中的“活动?探究”单元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学习和知识讲解,这部分内容能够通过趣味性和多元化的活动设计给予教学更多新意,也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新鲜体验,从而使得课堂从静态转向动态,更有生动性,也能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和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索知识,因此学生就需要转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在教师教学方面,老师需要根据学习的课程标准、目标和具体内容组织并设计合适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等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思维,并提升语文的教学质量。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更多地是引导者的身份,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教学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力量,另外,学生也可以更好地参与实践活动,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更加主动地调动自己的学习思维,感受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魅力。比如在部教版语文课程的“新闻活动探究”这一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摒弃原有的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引导学生去搜集、观察和分析不同新闻类型的特征与要素,从而提升其实践能力。在学生方面,学生需要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挖掘更多地的可行性和实践性特征,帮助构建更丰富、更立体、更全面的知识体系,并能更好地将所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2、重视课程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除了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最重要的还是依靠学生自身主动学习的意识,这种主动学习的态度和动力,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够被忽视。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好处在身心发展变化较大、情绪波动较大的青春期,因此需要教师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身心发展阶段性特征,从而寻找更加合适的教学方式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并发展研究。另外,语文教学课堂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有限,而实践活动的开展又需要不同的资源和人力参与。教师更需要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不断地反思学生的水平和学习层次,来将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更加高效地应用起来,也能使得教师的教学更能有的放矢,不断优化教学课堂中的精力配置和资源配置,使得学生能在短暂的学习的时间里获得尽量高的成长。另外,在部教版的单元探究活动中,涉及了阅读、表达和创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践内容的不同转变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配合学生学习能力去指定教学计划,比如在写作中,可以拟定不同难度的、与所学单元内容相关的写作题目,鼓励学生按照个人兴趣和对于写作难度不同的感知来选择题目进行训练,从而使得学生都能够自主、自发地参与课堂教学并获得更加高效的进步。
3、立足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意识也同样贯穿于语文的活动探究的教学环节,这一部分相比于其他的单线程的教学,更看中的是如何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教师也需要从教材内容出发,挖掘更多的、新颖的教学资源配合课堂和学习实践的使用,从而不仅巩固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在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对于诗歌的学习后,教师可以首先鼓励学生分成小组分别归纳不同诗歌的写作目的和其表达的感情或者情怀,并进行更加深入地理解与分析。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小组共同选择一首大家都喜欢的诗歌,根据诗歌所描述的内容,用吟唱或者绘画的方式表现出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内容。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选中的这首诗歌,通过书籍、互联网等资源去寻找更多相同类型的的学习资源和诗歌,分享给同学与老师一起朗读,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展开综合性探究活动
初中语文课程中活动探究部分的学习,不能超出学生理解范围,也不能独立于一些从未被学生感受和经历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只能会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有距离感。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语文教学课程内容更容易被接受、被理解与被喜欢。因此首先教师需要找准活动探究设计内容与学生之前所学习过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知识、经验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从而使得语文学习更加落到实处。比如在部教版语文课程的“新闻活动探究”这一单元教学活动中,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新闻报道,也可以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当地的电视台,学习新闻报道的写作要求或者工作内容,使其对于单元学习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力。另外,在这些实践活动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关注学校和班级发展,或者新闻时事,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模仿、撰写一篇新闻稿件,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不仅需要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和教材内容,也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更加有趣味性、多元性的实践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玮.“部编本”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实施方法探究[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 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
[2]余候选.“部编本”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