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念及实施价值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费日升
[导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了要实行情感教育的理念。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素养,引领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教学,更是应该融入进情感教育理念。
        费日升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第一小学 276800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了要实行情感教育的理念。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素养,引领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教学,更是应该融入进情感教育理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理念;实施价值

        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课堂上的重要教学策略。但在现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情感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教师无法对文章的情感主线进行准确把握,无法利用清晰的教学逻辑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其无法利用正确的思路对文章进行品读。二是教师模糊了情感教育的定义,将情感教育转变为了煽情,故意夸大文章中表达的情感,缺乏灵活有趣的方式。这些问题,使得学生无法深层次的理解文章中的精神情感和思想内涵,让学生们的精神情感过于空虚,以致出现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状况。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未曾全面贯彻、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刻理解情感教育的理念,并对情感教育的实施价值进行分析。同时,教师需要全面梳理自己的教学思路,需要正确挖掘正确讲解文章中的情感,既要注重言不如意的情况,也不能夸大其词[1]。只有这样,才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文章的情感,才能实现合理的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理念
        近年来,随着课程的改革,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世界的信息化中,情感教育成为了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所谓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中不容或缺的重要部分,以认知教育为主的“唯理智教育”就是与情感教育概念相对应的教育。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注重的其实都是认知教育,哪怕有意识到情感教育的意义价值,也未曾将其落实到实处。这样的情况,不仅对换了教师和学生的位置,还阻碍了学生的情感发展,师生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学生无法发展自身的情感。还有部分教师为了纯粹的理智训练学生,为了维护自己教师的威严,根本没有将学生视为有情感的人,甚至践踏学生的情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以素质教育为背景,顺应时代的潮流,开展情感教育,深入情感教育理念。在情感教育中,教师需要对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进行营造,要对教学过程中认知和情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要在对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进行激发后,对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进行充分发挥[2]。利用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行增强,促进对学生丰富情感的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价值
(一)引导和丰富学生的情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都很小,普遍没有成熟的心理,对所接触的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也会因好奇心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小学生没有发展性思维,缺乏自控能力。这所有的特性加起来,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那么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对学生的情感进行丰富;能够在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方向进行正确树立时,指引学生顺着这个方向发展自己的情感,从而为期以后的学习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大多数时候,其实情感教育都是利用潜移默化的形式引导学生的。因而哪怕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成熟的发展自己的心智,也无法正确的认知和判断一些事物,但若能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那么就可以在对语文课文中情感因素的作用进行积极发挥下,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3]。可以在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念的树立下,实现对学生情感感知能力和相关素养的培养。
(三)净化学生的心灵
        小学生因为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情感世界不如成人一样丰富,既简单又单纯。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也已到来。学生们虽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却会过早的接触网络世界。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也会对学生的情感世界产生影响。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展开情感教育,明确情感教育的作用。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和情感教育的融合,能够对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思想进行培养,能够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实现对学生心灵的净化。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深入情感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可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对学生的求知欲进行引发;可以增强课堂的感染力,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的流动名为情感的血液,才能使得知识成为主观世界的一部分,才能让学生形成知识信念[4]。针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渗透情感教育,通过对情感教育价值作用的发挥,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此篇课文表面上描写了“植物旅行”,实际上却体现了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以“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一句为中心,指导学生们在思考“植物旅行的办法”后,对下面的课文进行反复的朗读,并在朗读的途中分析“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同时,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让学生们在分析的途中,对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进行领悟,如每个孩子最后都要离开父母,这是为了培养孩子坚强坚毅的意志品质;又如每个植物都有不同的种子传播方式,不同的种子传播体现了不同的植物生存条件等等。在讲解完知识后,教师实际上还可以适当的拓展,让学生们以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为结合点,以“动物旅行的办法”为手段,体现出“动物繁殖的方式”。这样可以对学生坚毅坚强的品质进行培养,能够对学生的自主思考分析能力进行锻炼,能够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又如,教师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对与此题材相关的电影片段进行播放,如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画面片段。让学生们在观看电影片段的途中,与课文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加强学生对课文中五壮士英勇行为和崇高精神世界的理解下,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感[5]。如此就能够在实现对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下,发展学生的爱国素养。
(二)加强实践应用,提升学生科学的情感感知
        新课程理念提出了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进行培养。事实上,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对知识学以致用,能够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知识。而此种教育目的与情感教育目标可谓不谋而合。学生在小学阶段,正是发育自己情感和综合认知能力的关键阶段,正是因为小学生们没有丰富完整的情感认知能力,才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才需要实施情感教育,才需要让学生们多多参与情感实践教育活动。利用实践对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情感素养进行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完课文《我不能失信》后,就可以布置出相应的实践任务:在课后对自己身边所发生的各类事件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对失信守信事情进行收集。分析在实际生活中,是失信事情较多还是守信事情较多。之后再完成一次守信事件,并利用写作的方式,写出事件的缘由、经过、结果和所受到的启发。在这样的教学中,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身边事物的了解,还能够对学生的“诚实守信”品质进行培养;能够在锻炼学生的调查和数据收集能力时,也强化对学生的写作教学[6]。又如,教师在对《海上日出》一课进行讲解后,也可以对情感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组织开展: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站在能够看到太阳缓缓升起的地方,对日出的景象进行观察,说出自己在观察日出后的感受。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观察日落,对晚霞、余晖的美丽景象进行感受。最后教师再开展观后感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表述自己的感受,分享自己的体会。利用这样的方式,既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延伸课堂,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能够在增强学生的情感,锻炼学生的表述能力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语
        总之,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初级阶段,也是最基础的阶段。身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全面的发展学生,指导学生们深入的学习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综合的能力素质,就需要在进行认知教育的同时,也实施情感教育。利用情感教育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时,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向东.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32):312.
[2]毕坚.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文渊(小学版),2020,(1):977.
[3]王晓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9,(8):221.
[4]张素明.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探究[J].教师,2017,(20):21.
[5]姚娟丽.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J].新课程·中旬,2017,(12):325.
[6]李志荣.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探讨[J].新课程·上旬,2018,(5):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