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梅
广东省平远县第一小学,514600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基本的汉字文化,还有益于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文学修养。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语文素养提高的活水源头,对于听、说、写、背等环节的学习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听说读写背各个环节都非常的重要,但是这些环节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阅读基础上,只有学生能读,并且能理解其中的意义学生才能学有所获。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浅谈关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中高段语文;阅读能力;提升
前言:
阅读是学生通过理解的方式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内容的方式,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提高认知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现如今教学中关于专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甚少,甚至多数是用来应试,所以教师需要重新审视阅读能力的作用和重新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从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量
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原始的驱动力,小学生正是处于一个好奇心旺盛,行动力强的年龄阶段。所以教师应该利用这个心理特征,给予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需要在学生积累一定阅读量的情况下去培养,积累阅读量就是需要学生日复一日地阅读,这日复一日的阅读习惯就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学生去自发地进行阅读,而兴趣就是最好的动力。故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手段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进一步为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做好准备。
例如,例如在<<草船借箭>>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课前鼓励学生阅读文章,然后以自己的方式来重新表述这个故事,还可以请同学利用网络或者图书来扩充关于这个故事的其他细节,还可以看关于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的其他故事或者人生经历。教师在课后可以组织活动,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比如手抄报、画画、观后感、续写故事等方式来分享自己所扩充的知识。这一些方式让同学知道阅读不仅仅是阅读,通过阅读延伸还可以了解很多其他相关的知识。阅读延伸的无穷性可以充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驱动学生不停去扩展阅读量,并提高阅读兴趣,并在其中提高阅读能力。
二、营造阅读氛围,鼓励学生阅读
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教学方法时应该配合小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教学内容多选择内容有趣,图文并茂的文章,使内容从抽象变直观,学生的阅读难度降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载体,将文章内容以图片、动画的方式呈现,创造一个直观的阅读情景,通过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清晰直观地理解文章内容,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课堂上充分感受阅读这一学科的魅力,提高阅读学科素养。
在<<村晚>>这一课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以视频动画的形式把“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表现出来,这样直观的媒体影响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让同学真切地感受文章描述风景的魅力,从而获得不一样阅读文章的体验。不仅如此,还提高了学生阅读文章时脑海里同步想象文章内容画面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量
阅读习惯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体验是否愉悦,也影响学生能否很好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意图。不仅如此,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将文章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的能力,从而提升个人的知识涵养。因为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去制定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少年闰土》这一课中,老师可以在讲述课文内容时分享自己在阅读这个文章的过程以及体验,其中的阅读习惯是什么?比如习惯做批注随时记录自己的阅读即时感受,或者自行地了解作者背景从而理解作者写这个文章的意图。不仅仅如此,还可以制定阅读计划,收集自己喜欢的书单,和同学分享读后感等等。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学生不断提升阅读能力,从而提高文学修养。
总结:
小学中高年级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节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创新和改变中高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师应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等的方法,为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晓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20,(4):123.
[2]梁华萍.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0,(5):83.
[3]郁琦.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