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逢超
东凤镇中心小学 广东 中山 528425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当中的灵魂所在,而教育则是帮助我国悠久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有力措施。如果没有合理的教育,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得不到传承与发扬,所以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展开语文教学时,应当积极地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中华民族优秀文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教学方法
前言: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同时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我国民族留下了“礼仪之邦”的美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为学生展开语文教学时,不仅仅要教授给学生相关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同时还需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积极地去渗透传统文化教学,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清晰全面地了解和认知。以此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寻找出一条在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的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的教育路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一、积极地改变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并且能够主动地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除此之外,《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这一文件当中也明确地提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构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体系,有效地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以此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积极的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展开传统文化的教学,设计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教学活动,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实现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二、结合语文教材当中的课本资源,渗透传统文化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所收录的文章都是经过反复斟酌、反复挑选的,这些文章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比较浅显易懂,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文章就是他们接触世界认识世界的起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教材当中的课本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利用课本资源渗透传统文化教学,以此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文章的教学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又能够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例如,在学习部编本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这篇文章的内容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小蝌蚪要不厌其烦地去找自己的妈妈呢?”以此引导学生进入深入地思考中,并带领学生一起考虑问题“是谁养育了我们呢?”将这一问题作为起点进行感恩教学,使学生在思考当中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养育子女的辛苦,帮助学生养成回报父母、感恩父母,知恩图报的良好人格。这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再如,在进行部编本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积极地为学生进行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民族的特殊的节日,帮助学生认识到我国更多的少数民族的独特的习俗。这同样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与发扬,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学生展开语文教学时,应当积极地帮助学生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将语文教材作为传统文化渗透的一个基点。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结合经典故事进行传统文化的发扬
有效地教育应是具有教学艺术魅力地教师在潜移默化当中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内容,并了解到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说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在这个阶段十分喜欢听故事。所以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充分地结合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为学生讲述传统文化的小故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在听完故事之后学习到故事当中所传达出来的道理。
例如,关于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小故事——《曾参教子》,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他十分的有学问,而且十分诚实守信,他时常教育自己的孩子曾申要做一个守信用的人。这个小故事主要的内容是曾参的妻子要上街去买东西,又不想带儿子曾申,就骗曾申说回来给他杀猪吃。结果等妻子回来之后,曾参就已经在磨刀准备去杀猪了,最后一家人吃了猪肉。故事主要告诉学生的是,要履行自己的诺言,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再如,关于谦虚礼让的故事——《孔融让梨》,这篇故事主要是告诉学生的,是兄弟之间要懂得谦虚和礼让,这样才能够使家庭和睦,家庭和睦才能够家庭兴盛。这些关于传统文化的小故事数不胜数,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教学之前、教学之后,或者是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抽出3~5分钟的时间,为学生讲述这些有趣的小故事。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学习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总结:
一言以蔽之,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就像是一颗耀眼无比的宝石,虽然它十分质朴,但是经历了几千年来的岁月沧桑,这颗宝石愈发的夺目光彩,并且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所以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为学生展开语文教学时,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加深刻地去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继承和发扬。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所提出几点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带来一点微薄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陈燕,徐华军.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10):31-35.
[2] 陈美玲.基于传统文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