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兰林芝
[导读]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和能力发展的质变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思想和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完善学生的人格。
        兰林芝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三江中学 广西 柳州 545500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和能力发展的质变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思想和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完善学生的人格。对此,本文也将以高中阶段的学生成长为切入点,立足于语文课堂的设计,分析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并阐述培育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实质内涵;培育方法和措施
引言:
        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课程设计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思路。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要尤为强调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素质化教育的根本目标。
        一、分析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总的来说,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思维能力的提升和进步,其次是创造力与赏析能力的发展,然后是语言和文字的构建,最后是文化的理解和发扬。在这其中,语言构建和运用的占比是最为突出的,也是语文核心素养最为基本的内涵,教师也应当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以这一领域的发展为重点,引导学生有效组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书面或者是口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意见,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水平。
        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涉及到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课堂建设应当完成的重要任务,学生在探究和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客观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把思维和语言紧密联系到一起,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逻辑和看法,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而教师也应当持续性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长远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表达能力。
        另外,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汉字本身就传承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也传递着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思想理念,是学生的母语,承载着千百年来的华夏记忆。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以汉语为起点的,学生在挖掘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向着中华文明的本质靠拢。对此,教师就应当持续性灌输汉语的文化和历史,要让学生主动挖掘文化的价值和魅力,让学生在多元化文化中提高民族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亲切感,具备高度的人文素养,陶冶自己的精神,树立更加坚定的文化传承信念。
        二、分析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方法
        语言能力的建构和发展
        阅读和写作自始至终都是检验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基础,所以教师也应当把这两个环节的内容当作考查学生的标准,渗透汉语语言的相关知识,考察学生的汉语评价能力,由此来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知力和理解力。

同时,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用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用语言去描述客观事物,并提炼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当面对不同题材的文章时,学生要懂得用相对应的语言方式来表达,展现自己的思维,让教师挖掘身上的闪光点和潜力。对此,教师就应当拓展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例如,在学习《致橡树》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把班级作为单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演讲比赛,让学生根据文章的主题阐述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也需要对学生演讲的内容作出及时的评价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头脑,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提高语言构建的水平[1]。
        (二)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
        就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来看,知识的学习不仅仅与阅读和写作存在密切的联系,也涉及到口语交际和其他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上这些都与学生的个人思维和主观意识息息相关。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会不自觉探究文中所表达的含义和本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情绪变化,梳理文章的行文结构和脉络,而学生在写作实践的过程中,也需要在脑海中构思作文的大纲,构思作文的主题和写作方向设计,出框架,并整理自己的写作素材进行填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足准备工作,完成后续的实践活动。对此,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平台,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加得心应手的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先为学生展示出相关的荷塘图片,或者是为学生播放与荷塘月色有关的视频,带给学生视觉上的体验,先让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画面,当播放完毕之后,再让学生阐述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感知作者在不同文段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总结出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更多的奇思妙想,碰撞出更加绚烂的思维火花[2]。
        (三)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教师应当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结合到一起,要汲取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华所在,对现代文学进行深入的探讨,要让学生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同时,教师也应当把民族情感的激发与国际视野结合到一起,要让学生用更加辩证且客观的态度去看待民族历史的发展过程,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别和不同,分析不同文化的思维特征和价值取向。我国是拥有5000年发展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承载着历史发展的车轮,也是民族得以屹立的根基所在,必须要在现代社会继续发光发热。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理念,养成正向且积极的文化传承价值观,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此,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在课堂实践中引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要让学生在辨证比较中意识到,继承和发扬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的应有之策,也是完善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语言能力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延伸,文化传承的推动这三个角度论述了核心素养培育的方法与措施,充分结合了高中语文的具体教学内容,也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文波. 谈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14).
        [2]逯刚. 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及培养策略[J]. 中学语文, 20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