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时间化为效率——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张丽娟
[导读] 我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就是在强调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也不例外。
        张丽娟
        浙江省金华市岩头镇中心小学    322200
        摘要:我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就是在强调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也不例外。但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阻碍了有效性的提高,所以教师应该搬开这些“绊脚石”,让语文教学朝着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营造氛围;创设情境
        小学六年级作为小升初的重要阶段,大多数教师将追赶课时作为开展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这与有效教学的理念相违背。所以教师应该以这些问题为出发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1.语文氛围处在被忽视的地位
        罗杰斯在人本主义观点中提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高超的教学技巧,而在于特定的学习氛围。这就强调了氛围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另外,语文教学需要学生与作者在心灵上达到共鸣,从而实现学生更好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目的。但是,许多教师过于追逐成绩,忽略了氛围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这就导致了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也始终不能达到预定目标。
        2.课堂提问缺少层次性
        教师在课堂中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课文有整体把握,并能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展开自主学习和讨论,进而实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仅将提问作为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手段,这样就在无形中削弱了提问的重要意义。另外,许多教师为了追赶课时,提出的问题缺少层层渗透的特点,所以提问在培养学生思维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未被充分挖掘。
        3.教学方式缺少创新性
        新发展理念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同时新发展理念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创新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国家发展方面,还体现在日常的教学方面。教师将创新引入教学当中,不仅能够使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而且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无疑与素质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但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未重视创新发挥的重要作用,仍是复刻传统教学的脚印。
        二、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
        1.以情境为饵,营造氛围
        日常生活中喂鱼的经验表示:鱼饵在的地方就会聚集大量的小鱼。教师就可以借助这样的理念,将创设情境作为“鱼饵”,让学生紧紧聚集围绕在以创设情境为主的“鱼饵”周围,感受其中的语文氛围,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教师在投放情境“鱼饵”的时候应该注意:首先,教师选择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以此达到拉近学生与教学之间距离的目的;然后,教师让学生大量阅读的方式实现对情境内容的理解;最后,教师让学生完成预定任务,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以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为例。首先,教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家人,并组织好语言,对自己的家人进行描述;教师在学生完成上述任务之后,教师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同学。

这样的方式能够以熟悉的人创设生活情境,学生能够在教师营造的这个氛围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然后,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中关于闰土的描述,并将作者表达的语言与自己对家人描述时所使用的语言进行对比,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中快速理解作者的表现手法以及作者呈现的闰土的形象。这时,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能熟练掌握。教师让学生对比阅读《骆驼祥子》和《阿Q正传》的片段节选,并分析作者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最后,教师让学生再次描述身边的人物,从而达到巩固学生所学和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这样一节课能够被有效利用,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方面的提高与培养。
        2.以问题为点,突出层次性
        教师在教学中以层次性强的提问为开展教学活动铺路,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另外,逻辑性强的问题呈现环环相扣的特点,所以学生能够在解答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开国大典》为例。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第一次来到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感觉的呢?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以提问作为基点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和兴趣。然后,教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大家想一想有什么典型的建筑呢?学生根据问题内容开展展开活动,有的学生阅读课文内容,有的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这时教师乘胜追击提出第三个问题:这些建筑在天安门广场上呈现怎样的布局呢?教师以三连问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的前三段有了初步的掌握,这样在课堂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够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上述三个问题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了解,教师应该将提问的重点放在后面的内容当中。教师向学生提出第四个问题:为什么天安门广场让全国许多人民都一心向往呢?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对它是新中国的象征有了深刻的理解。教师提出第五个问题:文章中的哪些地方凸显了全国人民对它的敬仰,参加升旗仪式表达自己的挚爱之情。这些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能够使是的情感得到升华。
        3.以创新为动力,增加趣味性
        创新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国家发展方面,还体现在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所以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将创新因素引入教学当中,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以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鲁滨逊漂流记》为例。首先,教师讲述教材内容,学生对课文中鲁滨逊在岛上的生活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然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鲁滨逊,幻想自己有一天来到了荒岛会怎样生活下去。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能让学生结合直接经验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更加符合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发展特点。有的学生幻想自己来到岛上之后先去森林里寻找食物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并将剩下的果核作为种子埋在土壤中等待来年的收获;还有的学生幻想自己来到荒岛上,岛上可能住着一群野人,在一段时间的交往之后与野人成为了朋友,并教会了他们使用火。
        三、结束语
        有效是我们做事的重要标准,同时它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应该将营造氛围、突出提问层次性和引入创新,增加教学趣味性等方式作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希堂.部编教材理念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76):44-45.
        [2]黄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下旬).2020(09):36-38.
        [3]杨振杰,宋佳霖.民主开放高效的语文校本教研新机制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