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王坛镇中学 邮编312055
摘要:阅读始终是检验学生文本理解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整个素质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正因为如此,本文也将以初中阶段的学生成长为切入点,立足于语文课堂的设计,从问题教学法入手,分析初中语文问题教学的基本特征,并探讨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原则,阐述基本的实践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构建更加高效的现代化课堂,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原则;实践措施和方法
引言:
问题是启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钥匙,也是学生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矛盾和认知冲突,问题本身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也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思维的引导下展开探究和实践。而阅读本身就涉及到多种类型的语文知识点,所以教师也应当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挖掘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养成独立自主的探究习惯,提高对阅读的兴趣和好感。
一、分析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首先,在正式开始阅读之前,教师作为课堂的策划者和引导者,应当对各类阅读资源进行整合,结合具体的阅读材料作出分析,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而且,教师还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收集生动的阅读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和精神,充实学生的知识框架,让学生能够认真配合教师的各项工作。
其次,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组织学生展开多种类型的阅读活动,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指挥,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各司其职,针对文本的阅读心得进行交流和沟通,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讨,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提出问题,表达内心的疑惑和不解。而这一过程,也是学生挖掘潜力和价值的过程。
最后,在阅读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总结阅读的大致内容,并对学生的陈述进行升华,提炼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再加上,文章的写作本身就是对生活的概括和总结,所以教师也要让学生懂得知识的迁移运用,让学生挖掘文章所表达的社会意义和内涵。
总的来说,教师应当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作为阅读教学的中心,而且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让学生迸发出更多的奇思妙想,发挥出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教师应当尽量设置开放性和拓展性的问题,为学生搭建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优势,照顾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区别,让学生都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进步[1]。
二、分析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中的应用措施
(一)掌握好提问的技巧和要点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在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而问题的提出主体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当把握课堂教学的进度,要尽可能避免采用填鸭式的方法,这样不仅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会让学生在重复性的训练中感到审美疲劳。正确的做法是,教师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重点和宗旨,例如,在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向学生提问,是否他们也在生活中感觉到自己被欺骗,如果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教师就可以继续询问学生原因和事由,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生活经历,联想自己的实践,并让学生畅想,在未来自己将会以怎样的心态去面临生活中的欺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节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拥有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又或者,在学习《孙权劝学》这一篇古文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吕蒙前后的变化,并让学生探讨,从中获得的启示和感想,让学生认识到后天努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于奋进,树立坚定的信念和理想,最终实现人生的进步,突破学习的瓶颈期[2]。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阅读能够为读者和作者的沟通搭建桥梁,而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其自身的主人翁地位也应当得到更高的尊重和认可。教师在实践的时候,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历史经验,强加学生自己的思想,让学生一味按照标准化的阅读模式去探究答案,这样会严重制约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也不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技巧,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为学生指明大的方向和路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者是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解读模式,让学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够凸显出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区别,教师也可以从中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优势。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这一篇古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句话当作问题的切入点,让学生各抒己见,分析这一句话在文章所起到的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总结,教师给予学生的意见应当以肯定和鼓励为主,而不是全盘否定学生的看法。又或者,在学习《桃花源记》,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与“遂与外人隔绝”之间的矛盾之处,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说,教师应当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懂得质疑。
(三)拓展学生阅读量
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教师才更应当注重对学生阅读量的拓展和延伸,要让学生收集更多类型的信息,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真正筛选出关键的数据和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征,推荐一些适合于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阅读四大名著。或者是在学习文,或者是在讲解完教材的经典文章之后,让学生搜索作者撰写的其他文章或者是书籍。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汲取养分和精华,并阶段性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让学生摘抄文章中的好文好句,并在课堂上与班里的其他同学进行分享。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中的应用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启发学生心智的应有之策,也是提高学生热情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技巧的运用,自主探究的延伸,实践的拓展这三个角度,论述了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措施,充分结合了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也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体地位,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在未来,教师也应当从多个角度出发去寻找可行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园园.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科普童话, 2020(19).
[2]孔德勤.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探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2):34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