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艳艳
浙江省义乌市江滨小学,邮编322000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承担着相当程度的教学任务,在学生成长道路上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正因为如此,本文也将以班主任的工作为切入点,立足于小学生的发展,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入手,分析小学班主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探讨德育教育渗透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班主任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必要性;方法和策略
引言:
语文自始至终都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的重要基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和文学价值,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与德育工作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语文能够承载思想品德教育的相关内容。对此,小学班主任也应当对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要深入挖掘德育教育和课堂之间存在的联系,有效推动核心素养的渗透,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分析小学班主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是较为有限的,并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去判断世间的善恶,这也就意味着,小学生的价值观也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和干扰。在这种情况下,推动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制修养,这就与语文发展的目标相一致。而且,语文这一门学科本身就包含了思想丰富且文字优美的文章,散发着生命的活力,也描写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学生在阅读和探索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能够明确善恶美丑的界限。对此,班主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多元化的语文知识,还要渗透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并把这一领域当作自身工作的重要任务。
其次,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和机遇。班主任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更是要关注学生心理和思想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德育教学的相关目标。对此,班主任应当推动这两者的交叉渗透,让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懂得遵守课堂纪律,用更加积极且向上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
最后,德育的渗透能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发展,市场对人才也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不仅需要人才掌握专业的技能,而且还要具备更高的道德修养,道德水平也要上升到一定的层次。在这种情况下,推动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渗透,能够让学生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脚步。而且,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的时候,也会引导学生针对文章来分析人物的形象,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解读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而学生也会在尝试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对于教师来讲,也是重要的契机。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陈述出发,加深学生对于良好品质的印象和深刻理解,要让学生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的个人认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
二、分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的方法和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班主任应当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寻求改革和创新,不能只是把自己当做课堂的掌控者和支配者,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构建更加平等且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此,班主任需要在课堂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给予学生爱护和关心,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得到了教师的尊重和认可,克服自己的抵触心理和抗拒情绪,迸发出更加坚定的学习信念,形成积极求知的心理,树立更加坚定的意志,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涯和人生发展。同时,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的时候,班主任也不应当只知批评和责骂,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进行纠正和调整,真正发挥出语文学科的育人作用[2]。
(二)深度挖掘教材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语文学科本身就包含许多优秀的德育内容,所以班主任也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养分,根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文章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夯实语文学科基础和技能,感知深层次的德育养分。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班主任就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先为学生展示圆明园历史上的辉煌景象,带给学生震撼的视觉体验,然后让学生讲解圆明园过去的光辉。在导入完毕之后,班主任就要继续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为学生展示出圆明园的废墟和残骸,形成鲜明的对比,提醒学生勿忘国耻,让学生具备荣辱观念,提高对民族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精神。
(二)设计多样化情景
语文学科本身就可以传递出文字的美感和艺术,所以教师也应当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象的内容,用更加生动的画面展示出课堂的教学主题,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此,班主任应当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让学生在气氛的引导下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并据此来渗透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发挥出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功能,激发出学生的潜力和价值。例如,在学习《长城》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班主任就可以把班里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自行模拟导游和游客,尝试介绍长城的相关景色,组内的学生可以自由分工,负责搜集长城的相关资料,了解长城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所占的比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学生在模拟演练的过程中也会懂得团队合作与互相配合的重要性,他们的审美观念也会逐步成型。也就是说,情境的设计能够感染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让学生主动研究德育知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应有之策,也是调节课堂教学结构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落实,教材元素的挖掘和筛选,情境的多样化创设这三个角度,论述了德育渗透的方法和措施,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结合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内容,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在未来,班主任也应当发挥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影响学生的行为。
参考文献:
[1]王芳. 试论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学周刊A版, 2020, 012(012):168-169.
[2]王春华. 试论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时的德育渗透[J]. 孩子天地, 2020, 000(001):P.136-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