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果
永平小学 江苏 溧阳 213332
【摘要】在新的时代中“核心素养”是最为热议的词,随着教育的改革,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期待,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核心素养,把核心素养融入到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那么如何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去更好的教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呢,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健康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希望在本文中,教师可以得到适合自己班级的一些启发。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高年级语文 语用教学
【正文】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比起知识的教授,国家教育越来越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小学作为学习阶段的初始阶段,更应该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作为学科代表的语文更应该作为代表来进行教学改革,因此积极探索小学高年级语文语用教学就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任务。
一、当代语文教学现状
目前的语文教学缺少了与语文有着必要联系的生活基础,就如浮萍脱离了根,书本上的内容便变得空泛起来。同时也缺少了心理学基础,学生认识不清我为什么要学语文,导致了学生缺少了心灵支持依据,在心理上认为学不学语文最后都会那样,更重要的是缺少了民族意识,虽说汉字是我国的基础,然而它却是建立在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上的,而不是纯文字的教学,目前的教学更是缺少了统一的标准和操作规范。
二、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接受教育最后形成对世界、对社会正确的世界观和个人良好的思想品德,而从小学语文的角度来看指的是小学生在语文语言、作文写作、教材的运用等方面的学习,最后达到思想上的发展、审美的提高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如何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活动中将核心素养完美的融合到课堂教学中,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探讨了。
三、语文教学具体做法
3.1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甚至包括社会各方都离不开良好的学习氛围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在语文课堂上,应该努力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欢快、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学习,让学生渐渐地喜欢上语文,走在探索语文的路上,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了营造这种理想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说话语气、说话方式,以亲切和蔼的态度,鼓励的言语去表扬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也要根据学生说话的语气和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去判断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给予开导。
3.2良好运用课堂留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每个学生的掌握知识情况,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精神。同时教师也要深度探索语文课本背后的深层含义,首先教师要自己感悟语文本身的魅力所在,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所想所感,这样才能更好的带领学生学好语文,教师在上课时要将空白艺术与语文课本合二为一,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篇课文里,有几个地方值得大家认真思考,告诉学生某个人物有着不同寻常的幽默,某个人物的情感非常复杂,请学生们认真朗读课文,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每个人都深度探索每篇课文背后的含义,让学生在在内心深处直面作者相互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自身可以去想象作者接下来要写什么,课文中周边的人要与作者说些什么,接下来又要发生些什么事呢。这些都需要教师利用空白艺术去引导学生想象,让课堂变得更加有生气,更加活泼。
在学习新编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时,在上课之前教师先自己感悟这篇课文中所要表达的作者情感是什么,把自己的所想写在教案上。在上课的时候先
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课文,给学生一种文化的严肃感。然后提问学生这篇课文里为什么要借箭?借谁的箭?想象书中的画面?最佩服的是谁?之后再让学生去读书,那么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就会自己去想教师提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接受了文化的熏陶,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加强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
3.3优化板书,精心设计
贯穿整个语文教学之路,板书都是不可避免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关键词句等都要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能更好的吸收理解,因此语文教师更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将核心素养融入其中,让板书个变得更加精美,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是纯文字板书,让学生抓不到重点,也让学生容易视觉疲劳。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心理,运用主题板书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给学生形成画面美感的同时还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学习新编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时,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在黑板两面画上孙悟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而在黑板的中间则写上这课的主题,写上猴王是怎样出世的,那惊天动地的画面可以通过教师阅读学生想象来描述出来,教师也可以在黑板上画知识树,将每个故事的发展分别画到不同的枝条上,也可以留下一小部分空白区域让学生来答题,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将重点知识很好的表现出来,将知识变成画面,给学生印象会更加深刻。
3.4阅读与写作互相结合
对于一张语文试卷,文字性的阅读占一部分,写作占另一部分,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将写作与阅读能力结合在一起。如果学生没有理解好作文的命题内容,就无法掌握写作的思路,很容易造成学生跑题。在平时的上课中也是如此,教师提出问题,既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好问题,又需要学生将自己心目中的答案用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选择一些适合的书籍,当阅读量跟上来之后,那么学生的理解能力自然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样就能更好的理解写作题意,文笔也自然会上来,教师也要教会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将核心素养完全地融入到阅读和写作中,成为两者之间的桥梁。
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等到老师进行讲解的时候,学生既了解了文章的大概思路,不会听的一知半解,又渲染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同时老师让学生阅读课文,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把文章的大概思路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思考完问题之后,说一下文章每一部分都讲解的什么,增强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此外教师可以课后布置写作小任务,让学生根据上课学习的课文来续写,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联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体现了当代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也体现了小学生应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起点,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让学生理解学习的真正内涵,让他们自主学习,更加健康的生活,建立良好的三观,而不是成为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机器,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为适应时代洪流打下基础,另外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的思想和能力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教师也要做好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刘飞.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适应性问题与反思——基于H老师学习“大单元教学”的个案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02):16-20.
[2]童奕鹏.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1(02):1.
[3]金玉玛.培养阅读兴趣 提升教学效果——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1(0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