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丹
东浦街道中心幼儿园(天悦城园区)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幼儿园阶段的教学培育应当结合幼儿具有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和管理内容的具体设定与编排,不同地区、不同园区的形式和幼儿特点都不完全相同,园长和教师应当总结本园幼儿学习和成长的特定特征,并对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内容和质量进行把控。另外,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幼儿园本职角色的参与,还需要鼓励家长、教师与有效社会资源之间的统筹结合,一起提升教师教学的专业能力,提升教师园本课程教学的技能与设计目标,从而为我国幼儿个性化且健康和谐的成长发展做出切实努力。
关键词:幼儿园;原本课程;课程建设;管理策略
一、幼儿园园本课程课程建设的价值意义
在幼儿园园本课程设计中,教师需要基于现代幼儿教育理论以全人教育为宗旨,以办园特色为媒介,努力构建个性化且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园本课程,从而帮助幼儿能更全面、健康地成长为时代建设得力的储备军。园本课程建设的价值意义主要能够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通过遵循人类成长发的身心发展特征,为幼儿成长找寻更加合适的培育内容。由于目前幼儿园园本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暂无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因此,也对当地的幼儿园教学提出了必要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和园长调研家长培育的需求、深耕本地的文化传统和教育理念,不断接轨世界和国家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与家长、当地社会资源相互合作与联系,共同打造更加适合本园学生成长发展的特色园本课程,并将这些教学内容和培育反馈定期与其他的幼儿园进行交流沟通与学习,不断地促进整个行业在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上的规范化。
其二,能够的规范和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园长和相关教学教师作为幼儿活动教学的直接规划者、执行者和参与者,需要以幼儿成长为本,围绕“生活课程”,结合幼儿园实际和本土资源,大胆发挥想象,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对主题进行架构,按年龄段生成不同目标和内容的幼儿园教学课程,从而规范幼儿学习质量和内容,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勇于探究和尝试,乐于发现和创造的品质。
二、促进幼儿园园本课程课程建设的管理策略
1、借助专业引领,探索式开展园本课程建设管理
由于不同地区幼儿发展和实际能够获取到的学习资源和条件不同,如果能够因园而异,具体设计高质量的园本化课程,能够有效地提升幼儿教学质量。然而多数幼儿园由于日常教学任务繁重,对于课程设计的标准和流程也缺乏科学全面地认知,因此没有实际的能力进行的园本化课程内容和标准的研发。对此,一方面,幼儿园园长和教师需要积极地寻求幼儿教育教学专业化的指导,学习先进且适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另一方面,则需要鼓励教师善于观察幼儿发展特征、掌握幼儿学习的需要和阶段性学习特点,从而探索式、实验式地进行设计一些园本课程进行尝试教学,或者也可以以专家为领导,结合园区教师,成立本园专门的幼儿本园教学课程内容与课题组,从而反复实验、探索、思考。
比如小班从会礼仪、会自理、会交往、会游戏四个方面进行生活化课程架构的设计,让幼儿学会礼仪、学会自理、学会交往、学会游戏。中班则从乐交往、乐成长、乐游戏、乐阅读四个方面对成长体验生活进行课程构建,让幼儿能在日常游戏和生活中感受、体验快乐,能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获取经验,能快乐生活。大班可以从创美、创新、创玩、创学四个方面对创造生活体验和内容进行延伸,让孩子们体验创造可以改变生活,最后,让专家、家长和相关机构共同评估创新的园本课程的效果与质量。
2、建立课程审议平台,综合教师的课程创新和决策权
每个幼儿教师都有经验性积累,如何最终敲定恰当且科学的园本课程内容设计和方案,不能一锤定音,而是需要幼儿园管理者重视每个教师的参与权、决定权和发言权,从不同的标准和视角共同考察、分析新的园本化课程内容,从而确保课程的质量。这就可以建议一个课程创新提议与课程内容、效果的综合审议平台,在上面可以共享其他园区先进和成功的教学案例与课程,园长也需要组织教师定期、规律地共同学习讨论,探究什么样的课程是符合幼儿发展也符合本园基础特征和师资储备条件的教学课程。其一,幼儿园管理者需要整合不同教师的工作时间和意见,确保真正的课程审议工作让每个教师都能够参与;其二,鼓励将园本化课程探索与实施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中,从而激励教师不仅仅停留在教学活动中,更需要不段反思教学成果和问题来实现教学更高阶目标;其三,设置合理的园本化课程创新与建设评估标准、环节与流程,可以将学生反馈、参与度、家长反馈与学生考核成绩等共同考核与分析,并保障每个教师的话语权,激发其专业自主发展的激情与信念,为幼儿园教师不断提升教学创造力,科学实施课程内容、促进课程园本化提供必要支持,创造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氛围。
3、链接社区等社会资源,共同实践探索与成长
幼儿园本课程的建设除了利用园区内部资源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活动,让幼儿走出幼儿园,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生活、表达体验、传递温暖,在开放、自主、愉悦的环境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实现自我成长。同时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感兴趣的事物作出价值判断,在各个空间的各项活动中不断生成新的主题内容,教师和家长也要一起寻找课程资源开展活动。比如可以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家长共同走进特殊学校、福利院送温暖、探秘服装厂、参观牙科诊所……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园本课程和教学目标开辟新的天地。从而让这些非传统的园本教育课程在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基础上,确立培养完整儿童的理念,把人本教育理念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中,让幼儿真正成为一个“有爱”又“智慧”的健康儿童。
三、结语
幼儿园课程建设是基于孩子发展需求和教学目标科学设定的系列教学目标与内容,由于幼儿阶段的低龄性和特殊阶段,需要教师和园长更着重思考幼儿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以幼儿园教学之本为课程设计与管理基础,从而设计出一些与本园条件资源、教师教学理念、家长教育需求协调一致的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 叶俊萍.优化生活化教育环境,提升课程建设质量[J].学前教育研究,2010(09)
[2] 严仲连.幼儿园课程实施适应取向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10(02)
[3]严仲连.幼儿园课程实施适应取向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因素.学前教育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