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陈璐梦
[导读]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最基本的能力。幼儿期的孩子生理、心理发展都尚未完善,自我保护能力相当缺乏。
        陈璐梦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河中心幼儿园,浙江 温州325000
        摘  要: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最基本的能力。幼儿期的孩子生理、心理发展都尚未完善,自我保护能力相当缺乏。因此,保护幼儿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幼儿园工作与家庭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幼儿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现状及其原因。接着重点着笔于如何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主要从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知识与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以及加强幼儿的自我防护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就相关问题的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关键词:幼儿  自我保护能力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幼儿期的幼儿作为一个个体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也应当具备自己保护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保护自己免受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即是一种面对意外的防护能力和心理自护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提高幼儿的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时刻牵动着父母、老师和许多人的心。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教师与家长应立足现实、从孩子幼年抓起、加强安全教育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重要能力。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能力的本领,是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一)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独立生活的可靠保障,它有助于幼儿尽早摆脱成人的庇护,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
        1.有利于减少幼儿意外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有助于减少幼儿发生意外的几率。在自我保护意识的引导下,幼儿能够有效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危险,从而减少意外的发生。
        2.有利于提高幼儿适应力
        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有助于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环境社会的迅速发展、幼儿园和家庭安全隐患的防不胜防,迫使我们的幼儿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才能适应更健康地成长。
        3.有利于幼儿的终身发展
        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家长与教师的庇护只能保护幼儿一时的安全却不能伴其一生的成长。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是幼儿人生道路上的必经之路,关乎其终身发展。幼儿只有懂得自我保护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二)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有助于家庭的幸福和谐
        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自我保护能力的低下导致了幼儿意外事故的升级。幼儿的受伤甚至死亡将给家庭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破坏一个家庭的和睦幸福。因此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幼儿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对家庭的幸福和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影响着个体的终身发展。自我保护能力的强大意味着一个个体的应变能力强、安全意识高等。这样的个体能更容易地发展成一个优秀的社会个体。而优秀的社会个体又能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前进。

二、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存在的问题
        1.幼儿自我保护知识的缺乏
    幼儿自我保护知识主要包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意外、如何应对自然灾害以及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出现和发生三个方面。据有关资料表明,幼儿对于人体器官知识、自然灾害知识以及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知识知之甚少。
        2.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
        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的培养是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方面。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常常预想不到危险情况所导致的后果、不知道害怕,因而预防危险的意识低。
        3.幼儿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差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减少孩子感染疾病和细菌的几率,完善的自理能力可以帮助孩子们避免伤害。但是孩子们挑食、偏食情况严重;不知道喝白开水的好处;不能每日定时排便。除此之外,儿童的日常自理能力也不容乐观。
        4.幼儿意志薄弱、自我保护应变能力差
        许多孩子恐惧黑夜、害怕孤独、依赖心强,并且惧怕困难、习惯于被大人保护、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及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遇到危险时也不懂得求助。
(二)原因
        1.幼儿自身原因:
(1)根据幼儿运动系统的主要特点来看:幼儿器官发育不成熟,组织娇嫩;骨骼富于弹性和易变形,运动欠协调。因此遇到危险时,幼儿通常不能灵活及时地避免。
(2)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短、卫生知识经验匮乏,并且不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因此大多数幼儿不能预知危险。
2.家庭原因:
        绝大多数的年轻父母对孩子片面地强调智力教育和特长教育。在生活上许多家长也是关怀备至,过分溺爱。这些过于保护的行为缩小了孩子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导致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
3.幼儿园原因:
        大多数幼儿园往往只注重教师对幼儿的保护,而忽视了孩子主观能动性———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或者是虽然进行了教育,但都是走马观花并不深入,使得幼儿难以真正掌握自我保护的能力。
4.社会原因: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犯罪活动增多等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使得幼儿成长的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安全隐患层出不穷。这一切使得幼儿的自我保护内容愈加复杂多样而难以掌握。


        
三、如何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学习自我保护常识,提高自护意识
        通过让幼儿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就能够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
        1.幼儿园可将幼儿自护能力教育渗透在幼儿学习活动和游戏中
(1)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理解安全和自我保护知识。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是为幼儿提供学习安全和自我保护常识及规则的最好机会。幼儿通过模仿安全教育的行为准则,能够缩短掌握行为规范的过程,并把这些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更能加深理解,并获取相关经验。
(2)教师可借助实物、图画、录音等,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如教师采用“大大的面目狰狞的细菌”图片,配以录音、体态表演等形式共同配合。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幼儿积极地融入其中,产生真实的情感,并获得深刻的体验。
(3)再现真实生活情境,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
        教师在课堂上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幼儿在模拟的情境中获得自我保护的意识,从而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如:教师再现离园情境,使幼儿认识到只有在教师叫到自己的名字时才能出去。从而引导幼儿用行动来验证“不跟陌生人走、跟随教师最安全”的想法,使幼儿的认识与行动得到统一。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再现幼儿生活,促使幼儿引发出真实的情感,获得实实在在的教育。
        2.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家庭中父母对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有利于与幼儿园的自护教育工作相呼应,所以也是不可掉以轻心的。
        父母可以就相关电视节目、故事、真实案例等与孩子进行分享讨论,让孩子得到一些间接知识。在此基础上,父母可以向孩子提出一些安全要求,来巩固幼儿园教育的成果、达成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以此来实现家园共育。例如告诉幼儿父母不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等,以此来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培养自护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能使幼儿躲避伤害。在生活中,教师与家长应仔细地检查幼儿生活中的细节,及时地进行指导和纠正。并且帮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家庭教育有着得天独厚条件。首先,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事无巨细一律包办代替。如要求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等。其次,家长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甚至是创造机会,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如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应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若经努力仍解决不了,再礼貌地请他人帮助。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幼儿按秩序游戏、遵守游戏规则。游戏规则则的建立有利于幼儿形成自护习惯。这也是使幼儿获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中,教师可通过多种的教学方法:如讲故事、游戏模拟、游戏中设置问题等,让幼儿判断是非,知道遵守规则、互相谦让的重要性。
(三)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
  体育锻炼的加强有助于提高幼儿的体能,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思维的灵活性,为自我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体育锻炼还可以磨练幼儿意志,使他们具有坚强勇敢、不怕困难和乐观自信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这些都是他们遇到危险时自护、自救的精神支柱;也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养成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良好品质。
        幼儿园应将户外运动与自我保护教育相结合。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教师应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合理组织有一定强度和密度的体育活动,并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基本动作训练。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使其手脚动作灵敏、协调,避免跌伤、撞伤、扭伤。同时能够巩固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的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在家庭中家长应率先做榜样,经常带孩子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如春天可带孩子去野营;冬天可带孩子跑步、打球和跳绳。家长应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加体育活动,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发展他们灵活、机敏、协调的动作,从而有效地避免意外伤害并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四)让幼儿懂得求助,培养自我防护能力
        让幼儿知道基本的求助电话,如110、119等。教育幼儿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向成人求助,并且培养自我防护能力:如手脚擦破了皮、鼻子出血时知道怎样处理等。

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应注意的事项
(一)注意自护教育时的循序渐进
        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制定培养目标和计划,注重循序渐进。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则要充分考虑幼儿认识规律,内容最好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此外教育幼儿时应尽量渗透在日常生活、情境和游戏中,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二)注意自护教育时要以正面引导为主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心理发展尚未完全,其认知水平十分有限、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因此,在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时候应主要采取正面引导,尽量为幼儿示范正确的保护案例。如教师在教育幼儿不能把异物放入口鼻、耳内时,幼儿可能因为贪玩、好奇而把异物放入口鼻。
(三)注意随时教育。
        针对日常生活的偶发事件,家长和教师都应适时适地地对幼儿进行有关的自护教育。如有些孩子喜欢挖鼻孔,一旦发现鼻出血,孩子就会惊慌失措。此时可让其他孩子一同看看、讲讲,感受其后果和危害。从生活的突发事件入手,及时地进行教育,能够帮助幼儿更加主动的增强自护意识。
(四)对幼儿开展自护教育要注意适度性。
        由于幼儿的心理发展并没有成熟,对危险因素的过分强调可能会让幼儿产生恐慌,从而导致幼儿的心理阴影。如防拐骗教育,既要让幼儿有防拐骗的意识,又不能让他们产生极度的恐惧感。家长与教师可对他们进行正面的导向,如:这个社会上还是好人多。

        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幼儿自身的成长,也关系到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发展。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家长和幼儿园共同的职责,然而,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地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这种获得从良好的环境中来,从丰富多采的游戏中来,从家、园一致的教育中来。此外,社会、家庭和幼儿园都应该广泛关注对幼儿的保护和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共同探究幼儿利学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让一株株幼苗在祖国的大地上茁壮成长,为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凤环.谈幼儿自护能力的培养[J]. 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1)
[2] 喻维.董永芳.浅议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研报.2005(6)
[3] 刘丽丽. 浅谈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秦皇岛学周刊[J].2011(10)
[4] 施洪. 浅谈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老区建设[J].2011(24)
[5] 陶光燕. 浅谈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才智[J].2008(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