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玲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作文教学改革是重点内容,其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如果不能使写作教学与时俱进,学生便会在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中面临写作能力的缺失。在当前写作教学改革中,教师通过改善自身教学方式,提升写作教学能力,使写作教学获得了可喜进步,但是,不足之处依旧存在,对此,教师需要在继续提升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对写作教学进行优化,通过加强基础能力培养、优化写作流程、强化写作实践的方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成长。
关键字: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写作策略
1、小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写作能力薄弱
一篇文章是由词、短语、句子、段落等单位层层组合而成,此外还包括思想感情、文章结构等内容的有机融入。其中,如何遣词造句是作文的基础,也是教师教学指导的重点内容。但是,许多教师却没有尽到指导责任,导致许多学生在写作中出现基础的造句错误、逻辑不清的毛病。该问题的产生与教师不注重系统的写作指导不无关系,此外,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作文细致的教学评价,令学生难以发现自身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也导致了学生的写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2)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教师往往抓不住学生的写作兴趣点,导致学生面对写作总是畏畏缩缩。该问题在小学语文写作实践中的长期存在,不仅与学生自身客观存在的原因有关,如小学生缺乏生活感悟、情感体验以及情感思考,写作基础差、羞于表达等原因,还与教师不恰当的教学方式有关,如,教师写作题目布置过于陈旧,难以激起学生兴趣;不正确的评价方式,降低了学生进行写作实践的欲望,这些不恰当的方式都对提升学生写作兴趣产生了不良影响,教师需要去思考如何在这些方面做出改进,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发展。
(3)写作实践次数少
写作这门技巧,不仅只是靠天赋,更要依靠长久不懈的练习,而且不是任何人都具有天赋,但是写作却是学生都需要具备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写作实践的作用。在以成绩为标准的传统教学中,因为写作课耗时长,成效慢,其对于提升成绩的作用不如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明显,于是许多教师便在教学中压缩了写作教学课时,降低了学生进行实践的频率。此种唯成绩论的教学方式以及在教学中重视成绩投入与产出比例的教学偏重,会造成学生语文能力畸形发展,对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百害无一利。
2、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策略
(1)提升基础能力培养,打牢写作基础
对基础写作能力的培养必须置于写作教学的关键位置,如果不能打牢根基,教师无论具有多么高超的教学能力都无济于事。学生写作基础能力包括造句能力、逻辑能力、篇章结构能力等内容,而修辞方式的运用、词汇精准度的把握,则属于小学写作中较高级的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评价指出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语病、或是在课堂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病句分析能力;对逻辑能力的把握以及篇章结构的构思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的阅读文本分析中,帮助学生学习优秀文章的构思方式、行文结构,也可以在专门的写作教学课中,利用各种不同风格的写作范文,帮助学生分析其写作特点与结构。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那次玩的真高兴”写作逻辑教学为例。该写作主题适合学生以记叙文的方式呈现,在对学生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明确记叙文写作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之后再对事件这一核心要素进行展开,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明确记叙文写作的逻辑。
(2)优化写作流程,提升学生写作兴趣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关注的重点往往不是如何优化写作流程,而是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能够快速提升成绩的写作技巧教学中。而技巧教学的过程大多枯燥无味,重复地强调技巧的使用,只能降低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并使其失去写作乐趣。在此情形下,教师需要把心思更多花在优化写作流程上,通过写作题目的优化设计、写作前的小组讨论、故事引导,写作后的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分层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其中,在写作前,教师可以针对写作题目为学生讲一些相关故事,这不仅会开拓学生思路,还会激发学生感情,提升写作的趣味;在具体写作题目设计上,教师应选择一些具有新意的题目,使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写作欲望,采取以激励为主,纠正为辅的评价措施。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实践“我来编童话”教学流程设计为例。在学生进行写作前,教师可以依据文本中给出的关键词,为学生朗读一些相关的童话故事,以开拓学生思路,或者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思路。在写作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诵比赛,令其朗读自己的作品,并由教师与学生投票选出最佳朗诵奖与最佳创意奖等奖项。
(3)增强写作实践,固定写作时间
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必须进行经常性、有规律的写作实践,如此才能使其写作能力在实践中获得长足进步。对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固定的写作教学时间以及专门的写作实践课,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好处不仅是增强了其写作实践的频率,而且还能减低其写作的抵触情绪。因为在固定的写作实践课中,学生对下笔写作已经具有心理与实践准备,其相比于教师不固定的写作实践课,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准备时间,还令其情绪得到了充分调整。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学”写作实践为例。此写作实践是关于植物的描写,这必然要求学生对某一植物有充分的认识,教师可以在固定的写作课中,提前为学生公布此题目,让学生有时间对某一植物进行观察,并且构思写作结构、方式等内容。以如此方式推进写作实践,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有利与提升写作实践的有效性与效率。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段进行写作教学,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缺乏写作兴趣、写作基础薄弱等问题,积极思考应对之策,不断提升自身应对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增强学生写作实践训练的频率,注重提升写作实践的有效性与效率,使学生的每一份努力都受到应得的回报。
参考文献:
[1] 魏玉梅.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J].天津教育,2020(2).
[2] 赵艳华.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