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探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赵秀琴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步步推进,广大教育者的工作重心已然变成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赵秀琴
        浙江省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步步推进,广大教育者的工作重心已然变成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达到预想的成效,各位教师积极地拓展教学方式,用多样化的方式协助学生提高核心素养。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本文围绕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展开论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探究;实践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进步。与此同时,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已然是教师的工作重心。当然,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学方式的创新,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需求并不能得到满足。但如若采用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方式,不仅学生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而且他们能够发展自己的个性,让自己的综合素养能够有显著的提升。
一、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前提是兴趣的激发
        教师想要学生进入深入学习的状态,首先要让他们能够拥有足够的兴趣。如果他们并没有对语文学习本身产生足够的兴趣,自然在学习的过程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接着总会“出戏”,对于他们来说很难做到“深度入戏”。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地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自然而言地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他们的学习热情能够得到有效激发,学习氛围自然变得轻松愉悦。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够有学习的冲动,这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自发推进,而不是被迫接受教师填鸭式的教学,他们自然能够在“深度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与此同时,浓烈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深度学习”,这便形成了正反馈。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并未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单一而又乏味的。学生常常是被迫接受知识的,这就导致学生的并没有强烈的参与课堂的心情。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可以采用导入教学的形式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进行充分地备课,在导入教学前对教材的重难点足够得熟悉,同时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只有这样,学生的兴趣才能被有效地激发,教学的效率才得以提升,课堂的效率才有保证。
二、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关键是应用情境的设置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大多会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他们并不会对于文中的内容同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这并不有助于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并不能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会渐渐产生厌恶的心理,也就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了,紧接着学生难免因跟不上教师的进度而产生不良情绪,这非常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通过细致观察生活,发觉生活中的素材,从生活中寻找有趣的例子,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真切感受抽象的思想内容,能够以更为生活的角度对语文进行解读,从而有兴趣听教师进一步的分析。


        另外,为了让课堂变得更为有趣,教师可以用幽默有趣的语言风格,穿插讲述一些幽默风趣的实际例子或者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能够放松身心,然后能够更为自然地融入到情景中去,这就激发了学生“深度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情景教学的实施有助于拓宽教材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有更为广的知识面,进而能够自主理解相关抽象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狼牙山五壮士》的相关学习中,教师可以应用PPT形式、音频形式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视觉感受狼牙山五壮士的伟大牺牲精神。在教师新颖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能够进入深入学习状况,能够思考狼牙山五壮士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深入的思考,学生能够对于文章的内容有更为深入的探究,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大有裨益。
三、利用思维导图扫清“深度学习”的障碍
        作为一个有助于理清小学生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是以树状图的形式来展示思维的整个过程,它能够作为帮助学生思考理解的工具,通过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能够应用自己的视觉学习对事物进行理解,这为学生理解抽象事物提供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小学生情感思维的缺失。对于教师来说思维导图的制作也比较方便,他们可以一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一边作思维导图协助学生理解。
        在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的过程中,如果有思维导图辅助,他们能够更加清楚地把握文章的内容,这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思维导图可以将文中琐碎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借助简单明了的图形进行清晰的呈现,通过文字、图像和线条等可视化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应用自己的视觉进行学习,进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记忆兴趣,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效率。
        除此之外,这些形象的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他们能够更自然地展开联想,能够捕捉思维中的细节以及在思维框架以外的东西,这就有助于学生更为灵活地思考问题,把握文章的信息和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个体的联想内容必然有所不同,他们对于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可能有很大的偏差,这将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助于学生以自己个性化的方式进入“深度学习”。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对于同一概念的不同理解进行针对性解答,这对于每一位学生在概念上的理解都大有裨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保持耐心,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学有所获。
总结: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小学学生进入深度学习,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在学习到足够充实的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也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当全面贯彻新课改的指导思想,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情境,在深入了解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沈加云.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方法[J].新课程,2020,(35):82.
[2]王丽芳.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导学,2020,(1):97-98.
[3]赵鑫,刘敏.深度学习导向下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优化策略[J].课程教学研究,2020,(4):4-1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