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梦
绍兴市继昌幼儿园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区域活动是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幼儿自尊心和自信心最有效的措施。本文针对区域活动存在的区域划分不合理、材料投放不适宜、教师角色定位不合理等问题,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合理规划区域空间、科学投放区域材料、有效观察与指导等措施。
关键词:区域活动;大班;幼儿园
一、大班区域活动的常见类型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也有一些传统的区域活动,各地区的幼儿园普遍存在,具有大众性,如建构区、美工区、娃娃家、阅读区等区域活动。
(一)益智游戏区
益智游戏区是通过幼儿的摆弄、操作、游戏,来发展幼儿的感觉,调动幼儿充分运用五官进行观察比较,感受物体的形状,识别物体的颜色,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理解形体的等分等,让幼儿在不断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中启迪智慧的区域。[1]区域中会投放七巧板、迷宫地图等材料来提升幼儿动手能力及智力的发展。
该区域的开设能调动幼儿战胜困难,向自我挑战的勇气;提高他们的运算和推理能力,促进思维和认知水平的发展;满足幼儿好动手的需求,促进他们感官的灵敏和手指的灵活性。
(二)美工区
美工区在活动内容上包括三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部分,即绘画、手工和欣赏。区域中会投放蜡笔、水彩笔、毛笔等不同工具以供幼儿使用,会在区域中展示与儿童生活经验接近的美术作品供幼儿欣赏。(手工类如纸工)
它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对绘画作品的认知能力,提升幼儿的欣赏水平。让幼儿能够掌握工具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有目的地选用和制造多种表现形式。如:涂蜡法、粘彩法、刻划法、喷水法等。
(三)建构区
建构区是幼儿进行设计造型的区域,教师在建构区放置一定的材料,引导幼儿根据建构需要,选择低结构的材料进行活动,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使用替代物完成作品,进行创意的建造。在建构区中会投放更多低结构材料,大块木头积木和一些建筑物图片,让幼儿参考图片进行搭建。通过在建造区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创造力,还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四)角色扮演区
角色扮演区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该区域会设置娃娃家、小医院、银行等贴近生活的角色扮演并投放相关的材料。通过这个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幼儿能以自己对社会生活的印象对游戏的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照自己的愿望、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游戏,不但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能力。
(五)阅读区
阅读区就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的区域。会投放一些绘本、识字卡、动物卡等材料。在阅读区中,幼儿可以随意看各类的图书。能够开拓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面。例如教师引导新故事的情节让幼儿创编或者幼儿自由发挥,大胆创新,克服胆小,不要局限于老一套的方法和动作中。把这个汉字的意思和用处都表现出来加深记忆。
二、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大班幼儿的区域活动是为5-6岁幼儿的自主性活动需要而创设的。相比小中班的幼儿,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在认知水平、社会性发展、情绪情感表现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提高和不同,游戏的经验也更加丰富,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更加的频繁有效。
因此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要针对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需要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环境,以满足幼儿自主性、合作性游戏需要,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发展幼儿创造、探索、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而在幼儿园实习过程中,发现大班区域活动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区域空间规划不科学
区域位置以及区域之间的关系容易被疏忽。每个班级的面积和空间特点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合理、立体地利用空间进行环境布置。有些教师对于班级的空间分割和利用未能进行合理的规划,例如:区域之间动静分配不合理,幼儿园里阅读区与建构区设置时处于相邻的位置,当阅读区幼儿在看书的时候无法保持一个安静的环境,导致幼儿注意力无法集中于图书;有些区域需要光线充足却被安置在幽暗的角落里,我所实习的班级阅读区就是放置在不靠窗的一面,天气差的时候就会影响阅读的氛围,也会伤害到幼儿的眼睛等等。
(二)材料的投放不适宜
1.材料不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我所在的大一班中发现阅读区的图书投放不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在阅读区中我看到有很多书籍是适合小学生,甚至是初中生阅读的,例如《伊索寓言》、《格列弗游记》等,这些书的内容都是以大量的文字出现,并不适合幼儿阅读。
除了有这些大量文字的书籍外,区域中也有很多的绘本,如小袋袋系列的绘本。此类绘本对大班幼儿来说又过于简单了。而适合大班幼儿的绘本在阅读区展示很少。
2.材料数量不适宜
活动区域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有些老师为了丰富活动区的材料,倾其所能,聚其所有,投放的材料五花八门、杂而无序。其实,多则滥,滥则泛。[2]
在幼儿们的美工区,有着很多的成品材料,家长们也积极配合提供了自制的材料。但教师没有对各个类型的材料进行分类,一股脑地投放给了幼儿。面对众多活动材料,幼儿看花了眼,每个都看看、动动,但又马上被其他玩具吸引,兴趣无法持久,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反的,根本不能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
一般来说,大班有35个幼儿左右,人数是比较多的。如??幼儿园大一班教室有一个区域名为时光驿站,在这里幼儿可以进行串珠活动。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个区域是比较受欢迎的,每次区域活动的时候都有好多幼儿争着进。可是因为串珠的玻璃线不多,并且玩串珠的桌子太过窄小,每次都只能两个幼儿玩耍,那些没有玩的幼儿就会很沮丧,失落。而老师们对于这个现象也没有很好地关注到,会让那些幼儿去进行其他的区域活动。
3.材料的投放缺乏层次性
材料的层次性是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前,要预先作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由简单的到复杂的的要求,分解成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而在材料的投放过程中,教师经常缺乏认真的分析,对于材料与孩子的关系,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缺乏相对性的研究,所以导致材料无层次性。[2]
例如:在大班“我们的祖国真大”主题为背景开展的区域“我们的解放军”活动中,益智区投放了:针、绣花线、毛线、大小一样的纽扣、大珠子。这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来说没有发挥的余地,应该投放一些大小不一的珠子,让能力强的幼儿自己穿小珠子,能力弱的幼儿则选择老师提供的穿好线的针,穿大珠子。
4.材料存在安全隐患
在幼儿园中,安全问题是很重要的,包括了饮食,环境等方面的安全性。其实,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安全性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美工区中投放有尖头的镊子,这是教师为了让幼儿体验生活真实性所投放的,用于装饰物品时夹取颗粒物,却忽略了镊子的尖头会给幼儿带来的危险。
参考文献:
[1]刘洋.《阅读与鉴赏(中旬)》[J].2011(9)
[2]郑霞.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J].《中华少年》,2015(10)
[3]孙妍妍.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