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童本”办学思想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严琬明
[导读] “幼童本位”是三元区第三实验幼儿园教育理念中始终不变的关键词。
        严琬明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第三实验幼儿园 365001
        [摘要]“幼童本位”是三元区第三实验幼儿园教育理念中始终不变的关键词。幼儿园创建于“十三五”期间,是一所年轻的幼儿园,建园以来在环境优化、幼儿培养、课程建设、师资发展等各方面都做出了诸多努力,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幼儿园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梳理了“自然童本”办学理念,实践优质教育、提升教育品质,培养和发展儿童,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
         自然教育  儿童本真  团队合作
        
         一、树立“自然童本”办学思想,追求最适宜幼儿发展的自然教育
        “回归生活,顺应孩子自然天性”是教育界最为热切的呼声。我园地处居民区中,依山伴溪,风景秀丽,自然园林的特色使得我们酝酿着如何用自然生态的眼光进一步挖掘自身资源,并将之深化整合为我园的办学思想。鲜明提出“幼童本位”办园思路,秉承卢梭自然教育的理念,让幼儿教育转型回归,我园提出了“自然育人,绽放童真”办园理念;梳理了“自然童本”办园主张:自然指“道”,源自老子的“道法自然”,幼童本位简称“童本,“自然”与“童本”融合,是指顺应自然下的儿童本位教育;教育愿景“自然生活,本真成长”,体现在三个层面:在自然中长大,在自然中发展(幼儿);保持善良天性,追求自然教育(教师);跟上自然脚步,回归家庭陪伴(家长)。
        二、规划“自然童本”育人环境, 点亮幼儿成长的智慧之光
        我园依山势而建,与门外的喧嚣不同,这里更像是一个居家别院,每个季节这里都鸟语花香,树木葱茏,开园后我园就提出“以儿童本位视野促进幼儿自然发展”的观点。幼儿园在文化设计上,把“四叶草”、吉祥物“蚂蚁”和足球的元素进行广泛使用。每个班级,门厅、功能室均以他们作为形象大使。
        (一)户外植物园生态景致。完成具有“生态花草植物园”的幼儿亲自然,运动重体验的户外设施,使孩子们在幼儿园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语言,感受到大自然植物四季更新生命的特征,形成具有浓厚自然气息的园所文化。
(二)巧设室内活动环境。班级创作凸显幼童本位思想,运用各类特点材料,成为元素。主体性和主题性相统一的区角环境,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更多的选择权和支配权,教师自己创作美术作品来装饰楼道;利用好幼儿园每一处房间和角落,起到有效隐性教育作用。
        三、构建“以人为本”管理机制,形成“忠诚、合作”的和谐校园
        (一)完善管理网络,组建“层层管理”网格模式。
        我园由园长负责全面工作,抓住两条管理线索:人的管理和事的管理,建章立制。逐步探索适合我园的层级管理体制,建立“层层管理”的网格模式,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管理,各职能部门团结协作,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后勤为教育教学服务,全园为幼儿服务,让幼儿快乐在园,家长放心在园。
        (二)制度保障规范,文化滋养精神。
        认真落实幼儿园《管理工作手册》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运作。致力于建立多元化、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增强全体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每年利用教师节召开隆重的表彰会,增强仪式感,让优秀教师受人尊敬。
        (三)提升管理文化,形成共管合力。
        牢牢抓住党建工作的统领作用,联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团作用,定期召开园务、行政、教研、保育、膳食会等,强化齐抓共管主人翁意识,营造真诚、友善、进取的人文文化。定期组织一些有利身心健康,提高精神境界,增加凝聚力和专业水平的活动,使教职工能够享受到工作的乐趣。


        四、打造“合作促进”成长工程,推进“交互式工坊”的教师团队建设
        通过课题研究解决“交互式工作坊”模式下打造幼儿园教师团队合作力的有效方法;创造性地正确处理团队冲突,打造合作型教师队伍。
        (一)狠抓师德规范。幼儿园重视打造“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每周的政治学习,时事政治、幼教法规、教育动态等,教师们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浓厚,遵纪守法,关爱幼儿,具有较强的职业幸福感,将师德考核列入年度考核的最重要内容。
        (二)注重队伍培养。制定了详实的教师队伍培养计划、教科研计划。每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以研促教,锻炼教师组织活动能力,提高业务水平;每学年认真组织师徒结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每人至少一项专业特长,全体教师所有基本功项目过关。
        (三)依托课题研究促进新教师快速发展。课题带动,让我园不同层次的新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实验组成员打破教研活动的“静态”,如疫情期间,教师们不忘读书,成立抗击疫情学习群,分享学习心得,一周解决一个问题,教师专业成长显著。
        五、实施“儿童本位”保教计划,保障幼儿身心的健康和谐成长
        把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明确“一个中心,三个服务”,即:以保教工作为中心,树立为幼儿、为家长、为教育服务的“三服务”意识。构建校园安全、卫生保健、膳食营养、保教并重的健康体系。
        安全规范“四个定”。定人定责。每学期与各部门、各班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卫生保健“三个好”。把好入园关,建好健康档,对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状况定期进行分析、评价。办好体检证,定期组织保健人员学习卫生保健知识,评价卫生保健工作,反复落实卫生保健制度。膳食营养 “三保证”。保证营养平衡。保证膳食卫生。保证膳食品质。开展膳食比赛,在评出的菜品中选出适合幼儿的菜品进行推广。生活细节“二到位”。老师注意检查和督促幼儿的卫生习惯,定期调整幼儿座位,班班制作喝水记录牌,关注每一个幼儿喝水情况。
        六、践行“基于儿童经验的行为活动”教育,浸润孩子一生的心灵甘露
        在课程、空间、资源上提供保障,积极探索实施适宜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的“生活化”游戏,使幼儿在玩中得到发展。课程五个一:每周一节特色集中活动;一次课题实施交流;每月一个课题研究区域;一次课题研讨和集体观摩;每学期至少一个生活体验主题活动。我园充分利用材料、挖掘园内生活环境等资源,班级教师在幼儿活动材料投放上,从高结构向低结构转化。在户外活动场地除了运动器械外还增加了自制互动辅助材料,幼儿可以按照自己意愿积极参加锻炼、游戏,勇于尝试和挑战。
        七、引领“片区共享”社区资源,汲取辐射园所的办学经验
        在自我发展的同时,我园还充分利用家长、区位资源优势,联动完善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我园领衔片区幼儿园,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引领、带动附近八所民办园和一所农村幼儿园,用优质的公办资源带动这一片区学前教育发展,为社会提供了较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社会意义大。
        园内建立的完善的家园沟通体系——“三访体系”。一访学前:小班的小朋友在入园前,班级的老师入户普访与家长沟通。二访期中:入园后,每学年教师都须对全班孩子进行一到两次预约式面访,一直持续到孩子毕业。三访假期:寒暑假,选择部分孩子进行上门家访,了解假期的学习、生活情况,形成家园共育。
        幼儿园是社区环境中的一部分,积极参加社区、街道举行的各项活动,积极为社区开展早期教育宣传,每学期开展宣传活动,为社区0-6岁儿童家长提供早期教育咨询、科学育儿等指导。
        幼儿园自然童本教育的办园思想将承载着教育使命,影响着儿童发展,我们静下来,倾听来自儿童的天籁!


[参考文献]
[1]李振超.关于办学特色的实践和思考[J].教育改革.1994年
[2] 张雪门.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7月
[3]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