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斯玥
绍兴市东风幼教集团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音乐自始至终是幼儿感知力和审美情趣的启蒙工具,在整个学前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正因为如此,本文也将以音乐教学为切入点,立足于幼儿的学前教育,分析学前音乐教育给幼儿带来的有效作用,并探讨实践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音乐教学;学前教育;方法分析
引言:
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的性格较为活泼好动,对外界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着自身的主观意识,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会更加强烈,也基本上具备了形象思维能力和模仿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能够让幼儿获得思想上的陶冶和洗礼,发展幼儿的音乐天赋,激发幼儿的潜在价值,让幼儿能够燃起对音乐的兴趣和好感,完善幼儿的人格。在素质化教育深入贯彻落实的大背景下,教师也需要提高对音乐活动的重视和关注,要为幼儿创设更加生动的教学情景,发挥出学前教育的启蒙和引导作用,帮助幼儿实现多元化的成长和发展。
一、分析学前音乐教育给幼儿带来的有利影响
首先,学前音乐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感知力,音乐本身就具有生动的节奏和韵律,能够实现旋律和音响的组合交织,具有十分明显的感染性,能够引起个体情感上的共鸣。在幼儿时期,相较于抽象性的文字或者是视觉形象来讲,音乐能够快速感染幼儿的思想和情绪,让幼儿实现情感的交流,启发他们的感知力。也就是说,学前音乐教育的开展,能够充分把握好音乐的特点,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出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锻炼他们的听觉神经。而愉悦和明快的音乐,也会让幼儿的心情变得更加轻松。
其次,学前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审美能力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正处于音乐审美的感知阶段,所以他们可以直接通过聆听来获取感性材料,通过自己的形象思维去勾勒出丰富多彩的画面。而学前音乐教育,恰好能够展现出音乐的色彩和魅力,能够让幼儿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当幼儿听到马儿奔跑的节奏时,他们也会自动在脑海中想象马儿的样子,并在生活中进行寻找,产生对知识的欲望和渴求。
另外,学前音乐教育能够激发出幼儿的学习潜力,幼儿在一遍遍聆听的过程中,能够逐渐熟悉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他们的记忆力会得到有效的训练。同时,幼儿也可以根据音乐的气氛和基调,去观察乐曲的基本风格,他们的注意力会变得更加集中。也就是说,教师在学前音乐教育的引导下,能够为学生播放或者是演唱优美的音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集中精神和思想,在美丽的乐曲世界里自由翱翔。再加上,音乐教育适合于绝大多数的儿童,所以他们也会获得更多的熟悉感和亲切感。
最后,学前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音乐创造力,始终是儿童音乐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音乐的创造并不是相似旋律的简单叠加,而是思维发散的过程。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对音乐的理性感知力是较为有限的,所以在创造的时候也都是以跳跃思维为主,并且可以实现跳跃思维和直线思维的结合。幼儿完全凭借自己的感觉,也不会按照理性的轨迹,能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法和意识。对此,学前音乐教育能够引导幼儿,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注入自己的感想和见解。
二、分析学前音乐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一)创设生动音乐情境
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幼儿营造丰富且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幼儿感受到诗情画意的美好,主动配合课堂教学活动。对此,教师可以为幼儿播放一些高雅的儿童歌曲,让幼儿在聆听的过程中对音乐动画进行鉴赏,给他们带来更加充实的视听体验。例如,在播放《今天天气好》这一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视觉角度出发,欣赏春暖花开,柳枝发芽,蝴蝶飞舞,鸟儿鸣唱,万物复苏的鲜活场景,让学生受到动感画面的感染,激发出他们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挥出音乐的美学教育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用不同的乐器进行伴奏,例如,在演唱《小螺号》的时候,就可以用螺号进行伴奏,在练习《闪烁的小星》的时候,就可以用钢琴或者是电子琴进行伴奏,让幼儿在更加生动活泼的氛围下接受音乐的熏陶[1]。
(二)拓展课堂教学范围
教师不一定非要把幼儿的学习范围局限在课本教材上,而是要尽可能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拓展幼儿的视野和思想,为他们介绍一些趣味性的课外儿童歌曲。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我爱雪莲花》并在电脑上展示出天山和雪莲花的图片,让幼儿能够欣赏花朵的美丽,在这里,教师可以为幼儿介绍雪莲花的坚韧不拔,介绍出雪莲花生命力的顽强。同时也要强调,天山虽然景色美丽,但气候条件却十分艰苦,边防的战士们,需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哨所,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由此来激发出幼儿的爱国精神和情怀,让幼儿也树立保家卫国的远大志向。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堂的剩余时间,为幼儿展示这首歌曲的舞蹈,让幼儿一起练习[2]。
(三)结合多种教学手段
教师应当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寻求改革和创新,把多种方法结合到一起,完善幼儿的人格,培养幼儿纯洁且高尚的品德。例如,教师在弹奏乐器的时候,也可以让幼儿学习如何弹钢琴,协调幼儿的肢体,让幼儿的音乐智能得到启发。另外,教师也可以融合美育和德育的因素,让幼儿在聆听完儿童歌曲之后,自行制作连环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歌词描绘出具体的场景,并展示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成果进行总结和升华。同时,教师也需要在课堂上为幼儿组织多种类型的音乐活动,可以让幼儿分别表演歌舞剧《老鹰捉小鸡》或者是《大灰狼》,让幼儿能够以更加活泼的形态去参与不同类型的音乐文化活动,发挥出自己的舞蹈才能,提高集体合作精神和团队配合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音乐课堂的学前教育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提高幼儿音乐感知能力的应有之策,也是充实幼儿知识框架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多样化情境的设计,学习内容的延伸,教学方法的结合这三个角度,论述了学前音乐课堂改革的方法与措施,充分结合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在未来,教师也可以从音乐教材上充分汲取教学资源,引导幼儿养成独立探索的精神,发展幼儿各个方面的天赋。
【参考文献】
[1]唐荣兴. 关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歌曲弹唱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 新一代:理论版, 2020, 000(007):P.30-30.
[2]谢晓丹.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研究[J]. 读天下(综合), 2020, 000(003):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