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连鑫兰
[导读] 本文就着高中物理的教学进行研究与探讨,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连鑫兰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第五中学 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
        【摘要】本文就着高中物理的教学进行研究与探讨,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以往那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流行,不能让学生主动的接受知识,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十分局限的;学生们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不踊跃回答问题,活跃度明显不够。老师教学很辛苦,然而却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让学生感到学习很枯燥,课堂氛围十分的乏味,对学习有一定的反感心里。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此同时还影响老师的教学质量。本着这个问题,以下进行了一系列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正文]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与不断完善,当今时代的物理老师们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高中教育已经全面深化改革,调整上课形式的同时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她们更好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构建一个高效的学习模式。老师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更高效的完成自己学生阶段的学习任务与成长任务。对于高中生来说: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因为特殊的思维方式是她们现阶段正好所具有的。正因为这样,老师不得不付出百分之一百二的努力;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与自身需求,老师最主要的就是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物理教学工作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一、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老师总是认为高中生思维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然而不需要更多的去培养她们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所以总是一律死板的讲课或者一直使用局限性的教学方法,这个时候老师却没认识到现代科技教育的迅速发展;面对新世纪挑战的高中生缺少的已不再是知识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她们缺少的正是那种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虽然说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核心,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十分落后,这样便妨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应及时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将实验教学进行改革,要注重开展一些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想做到这样,老师便承担起了一项培养人才的重任。任务艰巨,老师应该辛苦的钻研带动学生的创新,与学生进行互动性的了解和学习。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措施
        2.1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坚持启发为关键。不以直接带入课题为主,而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讲课为辅。进行一系列的提问,不断的将所有的问题连在一起,进行提问与分析。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发现疑问并积极的引导他们去设置疑问;让学生们动脑思考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需要每个人提出不一样的问题,提出问题之后老师引导着学生们去分析问题并解答。分析也是关键,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去研究分析此问题的所在以及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回答,就一个问题让不同的学生来分析。


        例如,在进行鲁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恒定电流》的教学中,在做“用电压表以及电流表测电阻”的时候,学生们利用“伏安法”完成此实验基础上应该进一步的引导他们;让她们更加深度的去创新,要求他们去和小组同学互相讨论,不明白的及时提出并与大家一起钻研,讨论出新的测量方法与方案,越多越好。要求每个人设计一个实验电路,以自己的创新思维去设计;符合要求的越有创新越好。自己按照实验步骤制作一个完整的实验,首先选择一定的实验器材、思考制作实验的目的、优加选择实验的步骤操作,最终分析过程得出自己相应的结论。实验完成后及时对自己的实验进行点拨与改正。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还让她们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同时更是一种乐趣。另外老师还可以把某些同学的实验进行演示,让优秀的同学更有喜悦感,不足的同学更有创新的欲望。老师的教学更有效,学生们的学习质量更好。
        2.2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重在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不让学生再利用以前死记硬背的方法。摆脱以前传统的教学观念,破除传统教育的许多观点。要用现代的高科技教育模式去教导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爱提问、善于动脑思考、勇于钻研、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并非老师一律去死板的讲课,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与特殊思维;能够通过自己努力去做到的,老师就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研究。得出结论与老师互相交流,看、写、动手操作样样如此。只要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索去做到,可以得出结论就足以证明他们可以。老师在这其中最重要的作用便是引导。
        例如,在进行鲁科版高中物理第七章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的教学中,老师也应该让学生们进行研究自主完成实验,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并得出结论,过后与小组同学或者老师进行交流,交流自己进行实验时的想法以及操作步骤。让他们形成一个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实验过后老师可以设置一定的问题,像“不沉入水中的蜡块也可以用天平或者是量筒测量其中的密度吗?”让他们动脑去思考想想,如果这样应该怎么办?让他们就着此问题去进行讨论,大部分学生的想法一致,都是先用天平测量出质量然后再用量筒测量体积,由此就可以得出蜡块的密度。紧接着老师就应该提出不同的问题,问问他们除了这样还有没有其他更好、更有效和更快的办法?这样他们就会积极的去探讨,每个人都会给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多数人会在自己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这就是她们思维创新的表现。
        【结束语】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不是一蹴即成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物理老师也应该积极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并且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采用更加先进创新的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发展其自身优势,多进行实验探索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以及动脑思考中提升自我的创新能力,培养出一大批符合国家现代教育要求的新栋梁。
        【参考文献】
        [1]王欢.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J].新智慧,2019(06):1.
        [2]李小勇. 高中物理教学中师生互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A]. 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四卷)[C].: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6.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0年度开放课题“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设计研究(KCZ2020048)”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