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高丽
[导读]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师有意义的引导式教学,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学习能力,更加全面地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高丽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第一实验小学,邮编251100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师有意义的引导式教学,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学习能力,更加全面地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在此背景下,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年级;启发式教学;应用
前言: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引导启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分享个人看法,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启发式教学的影响下,多数学生都能够培养出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养成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习惯。一线教师也要注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对启发式教学的优势重点强化。
一、注重预习阶段的引导,培养自学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相对较低,很多学生只是通过课前预习就能够掌握绝大多数的课上知识。也正因如此,教师更应当注意预习阶段的引导,注重学生的预习,培养自学能力。然而,在以往的预习阶段,很多学生都会因为知识的难度过高,或教师给予的引导不够而导致预习任务无法及时完成的情况。久而久之,学生对于预习任务的重视性也开始下降。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重新审视预习阶段的种种任务,培养自学能力,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办法,提高小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水平。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内容之前,教师会为学生设置一些特定的预习任务。例如在课后自觉翻看课本,整理课本上体现的数学知识等。然而,个人具体检查学生们的预习成果时,很多教师也会发现学生并不能够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在此情况下,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开展启发式教学布置预习任务时,首先要注意预习任务的内容应当是定量而不是定性的。在为学生设置预习任务的时候,教师可以列出一个预习任务清单,让学生根据清单上的步骤依次完成。首先翻看课本《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内容,大概了解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解了哪些知识。当学生整体了解了本章节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以问题的形式来启发学生,比如在预习任务清单中,教师可以提出几个简单的分数问题让学生完成作答。这一步骤一方面是为了引导学生认真深入的翻看课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学生在预习过之后能够有一些简单的练习机会来检验自学效果,获得一些自我效能感。

通过这样的引导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收获知识,从而减轻教师课堂教学的压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能感和主动性。
二、课堂提问注意策略,启发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找到答案
        小学中段学生往往具备“主动性差”、“活跃性强”等特点,在寻求一些答案时,往往会由于自身的知识面过窄而迟迟找不出答案。此时教师就需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已知的条件入手,完成知识的迁移,从而解决问题得出结果。
        例如:在讲解“面积”的相关知识时,经常会涉及到求面积的应用题,教师每次提问学生起来回答问题都会发现一部分学生很难找出问题的答案。通过观察题目中给出的几何图形也无法判断该图形应当套用哪一个面积公式,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变式问题时,学生的解题能力更是会受到影响。在此情况下,教师就需要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先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始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的这一图形,你认为这应该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使用一些巧妙的提问策略,小学生的思维往往比较跳脱,遇到这一类问题时可能会陷入死胡同。
        此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一道选择题,让学生根据题目特点综合思考这道问题,应当用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公式就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得出本题的答案。如果遇到更难的问题,利用这样的提问方式,也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就可以将小组合作讨论答案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五分钟的限时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其发性原则为学生扫清问题障碍,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正确解题思路靠拢。
        当学生得出答案之后,教师可以继续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向大家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不能较为清晰的表述出心中所想。此时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答案做出适量的补充和升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中的难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被激发出来。
总结:
        总而言之,强调教学理念的改善与优化,通过在教学中更多地启发学生想象和创造,从而为其数学课程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以启发式教学内涵分析为基础,对这一教学方法实际应用优势进行综合分析,将这一教学方法积极应用在小学教学工作当中,有利于更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许小娟.例谈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20,(34):147.
[2]刘新华.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文渊(高中版),2020,(5):9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