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可视化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能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王惠灵
[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学校和老师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思维教育方向,而老师更要不断地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学习,打造新颖的数学学习环境,提高数学教育模式的有效性。
        王惠灵
        福建省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 福建省 晋江市 362200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学校和老师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思维教育方向,而老师更要不断地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学习,打造新颖的数学学习环境,提高数学教育模式的有效性。而在这个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可视化能力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本文将会从数学教育中思维可视化的现状,以及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提升数学教学效能来进行阐述
        【关键字】小学数学  思维可视化   教学效能 现状
        【正文】思维可视化,故名思义,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提升教学效能。
        一、小学教育模式中思维可视化的现状
        目前,很多小学的老师都采用的是传统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不仅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方法不够新颖,更是降低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对于数学根本提不起兴趣。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好数学尤为重要,更是为今后的学习之路奠定了基础,规划了方向。对于学生来说,缺乏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可能就没有办法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知识,更不知道数学教育中思维可视化的方法,只是单纯的从书本中进行学习,或者上课跟随老师的步伐进行学习,完全不懂得灵活变通,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是不行,缺乏思考的能力。除此之外,数学是一门数字性的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老师应该抓住这一点对学生进行教育,让教育模式更加的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由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进行学习,造成很多学生从小就没有办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从而造成数学教育模式的低效性,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运用思维可视化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能
        2.1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结构
        一堂高效的课堂在教授完留在学生头脑中的方式不应该是碎片化、零散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结构,使知识形成框架。笔者认为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提炼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将混乱、无序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帮助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概念抽象性的理解往往是难点。如果能运用思维可视化,将知识进行有效建构,将能提升教学效能。例如四年级上册《线与角》这一单元,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多,对概念的理解不能只是简单的记忆,需要真正理解将它内化才能灵活应用。在这一单元的复习中,笔者尝试以点入手,引出端点、交点、顶点,利用“提要素——抓本质——理关系——建结构”的方式与学生一起梳理出三种线、两条线之间的关系、五种角,将独立的知识点建立联系,实现知识结构化,深化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整合能力、思考能力等,并希望学生能够将这种学习方式迁移,运用的往后的学习当中,那么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将由点到面,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

2.2运用鱼骨刺图,指导策略生成
        形成了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解决了死记硬背的问题,教师还可指导学生解题的策略,灵活解决实际问题。那么“思维可视化”就是一种脚手架,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图示将思考过程清晰呈现,问题化繁为简,迎刃而解。
        笔者在执教《看图找关系》这课时,学生在实际看图过程中,更多的是凭感觉说出“速度快了”、“速度慢了”等变化情况,很少从两个角度(横轴和纵轴)来认识“点”,分析“线的变化”。如何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笔者借助“鱼骨刺图”进行板书梳理,让思维可视化,获得看得到、带得走的学习方法。

2.3运用多媒体技术,打造新颖学习方式
        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一味地讲解,代替了学生独立的思考,学生没有学会学习,从而产生厌学、惧学,导致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有降低。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方式,发掘新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降低学习困难度,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发展学生高阶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白板,利用其中的课堂活动来缓解课堂沉闷的气氛,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氛围中,也可以以此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放松之余又有一种紧迫感,提高上课积极性。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应给予积极的评价,增加学生的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逐渐喜欢上数学,更好促进思维的正向发展。此外,教师可借助思维可视的示范和引领,启动学生积极的思考,让学生借助图示将解题的思考过程呈现出来,学生内在的思维是可视化的,那么学习的效果必将事半功倍。
        【结束语】综上所述,数学教育中的思维可视化在小学学生的教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思维可视化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直观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指导学生的解题策略,打造新颖的学习方式,同时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这是教师教的目的,也是学生学的目标,同时也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娟.思维可视化情境下小学数学课堂之重建[J].知识文库,2021(02):56-57.
        [2]谈梦媛.制作思维图示,让学生数学思维路径可视化——以小学高年级学生研究为例[J].知识文库,2021(02):7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