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农村化学高效课堂发展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覃思团
[导读] 当前,以新课程改革为主题的素质教育正在农村学校全面实施,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覃思团
        广西省河池市宜州区屏南中学 广西省河池市  547000
        摘要:当前,以新课程改革为主题的素质教育正在农村学校全面实施,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当务之急。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课堂应该是多媒体的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粉笔加嘴巴”的传统模式,初中化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显示出许多优势。
关键词:多媒体 农村化学 高效课堂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课中的应用
        1、强化课前研究,建立明确的教学案
        课前研究是教学的准备。利用计算机强化课前研究,辅助备课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计算机备课便于随时资源共享和修改教案,当然这并非计算机辅助备课的主要目的。我们应利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化学教学内容和信息,教材上新知识的80%可由学生自学获得。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就让学生自己学习。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节省课堂时间,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同时,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明确的教学案,有利于指导学生有效地自学。
        2、优化教学过程
        学习新课,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许多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有一个正确的第一印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认识上、理解上的模糊或错误。在讲授新课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象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其规律。如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象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这样,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因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益,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实践证明,正确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形象,学生普遍感兴趣,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接受快,课堂效益好。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特点,通过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剖析机理。
        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机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计算机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计算机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把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特别是对学生平时无法观察的难以了解的知识更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供了充分的认知手段。例如,利用三维动画可将水通电分解的过程(即水分子分裂成氢、氧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展示出来,计算机能使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变成生动有趣的化学过程。


        (3)模拟实验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即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调查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四十五分钟理论说教的效率远不及一个五分钟实验展示。有一些实验的可重复性差、耗时长,课堂上难以做到随时调用;另外还有一些实验的污染大,无法在教室中完成等。实验课件的广泛应用则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实验的效率。如模拟错误实验造成的后果:给装有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加热后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还可以模拟有毒物质的毒性实验,如把两只小白鼠分别放在盛满一氧化碳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模拟一氧化碳毒性实验等等。通过演示模拟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
        (4)演示整合
        计算机多媒体能很好地展示相异反应类型、相似反应过程等。诸如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的比较、小结。以上内容,重做实验,既浪费时间,又无新鲜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文字声音图象表格动态再现化学实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进一步得到同化,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辅助学习总结
        在初中总复习时,运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多媒体课件,即可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进行O2、H2、CO2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部分的复习中,用传统的方法若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很浪费时间,用一些挂图,又没有动态效果,如果制成多媒体课件,只需一按键即呈现出来,运行极为方便。这样在总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以导为主,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4、深化反馈检测
        练习或考试完后,学生可以调出参考答案,及时找出问题的所在,起到教师面批的效果,而且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共享,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拟试卷,可随时修改,随意排序、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
        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1、不做多媒体的奴隶
        教学过程中,应摆正主体与媒体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只是教学有效的辅助手段之一,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是关键。教学中应该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着眼于优化教学过程,着眼于学生和谐发展为目标,防止把多媒体当成教师“放电影”的工具,把学生单纯当成观众。
        2、重课件的实效性,不搞花架子
        事实上,课件中插入过多的视频、动听的音乐,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打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冲淡课堂教学的主题,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化学传统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不是朝夕之功,也并非简单拼凑,它的广泛应用必将引起化学教学的一场深刻变革。现在,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身影”随处可见,但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和摸索。

[参考文献]
[1]王治文 教育资源与信息化学习实践《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12期
[3]张启伟等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年第7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