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沈美丹
[导读]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核心素养成为国内外很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目标。
        沈美丹
        东阳市巍山镇第二小学 322109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核心素养成为国内外很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目标。培养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是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能够独立思考的数学人才。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也提出了关于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本文将围绕这些教学展开有效性的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有效性
前言: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越来越多的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开始尝试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添加游戏化的内容,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综合改进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研究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
一、用游戏化教学培养数学思维,渗透数感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主的,在教学过程中,很多一线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中添加了一部分游戏化色彩。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之后,不难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有了显著的提升。然而,小学生的本性就是喜欢玩乐,在教师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以后,学生的整体心思都放在了游戏而非学习上,虽然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学有效性却无法得到保障。因而为了更好地采取游戏化的教学策略,教师也应当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渗透数感。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游戏内嵌到知识中进行教学,比如在讲课的时候,教师不需要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而是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学习。初步教学完100以内加减法的法则之后,教师可以将游戏环节变成一个以数学思维为驱动的环节。备课阶段,教师现在多媒体上准备好若干道计算题,注意计算题的呈现形式,应当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有一张图片,左边有26个苹果,右边有37个苹果,让学生计算整体苹果的数量是多少?这是一道非常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100以内的加减法之后,马上计算这一类问题有利于将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既能学习到数字方面的知识,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渗透一些数学思维。
        练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算出了很多苹果的数量,大家回到家里以后也可以打开冰箱,仔细清点一下冰箱里面的苹果有多少。

以后大家跟妈妈去超市买东西时,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帮妈妈计算花了多少钱。”通过这样简单的引导学生会自然而然将这种加法思维带入到生活之中,实际上也是数学思维渗透到学生身上的体现。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将每位学生回答正确的数学题目数量进行统计,表扬排名前十的一些同学,提醒排名靠后的同学继续加油。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游戏化的色彩,但是同样起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培养数学思维,渗透数感。
二、多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培养推理能力
        小学阶段推理能力也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培养出一定的推理能力。这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培养推理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水平,同时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需要注意鸡兔同笼问题,作为小学数学中的一类经典问题,对于小学生的综合数学水平要求是比较高的。学生如果想要完美的解答出这类问题,首先要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逻辑。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之后,很多教师会发现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够让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也无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因此,日常教学可以多多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的教学,让学生在互相讲解的过程中一起进步,共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比如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一遍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逻辑,让学生自行感受其中的数学道理。如果在学习完一遍之后,学生没有准确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5到10分钟左右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部互相帮助,自行推理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一般而言,经过简单的讨论,小组成员都能够理解鸡兔同笼的问题,如果小组无法解决,教师可以再次进行讲解,直到所有同学都将这类问题弄懂。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上是利用给他人讲解的时间,帮助自己消化知识,同时和他人讨论,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推理能力。
总结: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核心素养,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对于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程度还不够。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重点培养的内容就是一些基本能力,比如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能力,即数感,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解和推理能力等。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观念,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收获更多知识。
参考文献:
[1]潘智.巧用生活之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亚太教育,2020,(5):100.
[2]徐超.重视教学策略,感悟课堂魅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析[J].亚太教育,2020,(5):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