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范竞飞
[导读]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高中教育提出的种种要求,在高中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高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发展进行密切关注。
        范竞飞
        浙江省金华市孝顺高级中学 321036
        摘要: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高中教育提出的种种要求,在高中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高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发展进行密切关注。高中阶段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固然重要,但是德育工作更是在育人方面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为了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有必要在日常工作中渗透德育,本文将围绕如何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展开,对策研究。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教学对策
前言:
        高中阶段班主任的教学工作重点内容之一就是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德育水平。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接触不同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这些东西对于学生的整体思维和人格品质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在此背景下,班主任教师引导德育就显得更加有必要,让学生养成科学健康的思考习惯,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必要程度的约束。
一、班主任开展隐形教育,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
        高中阶段的学生不同于小学和初中,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身体,正处于极速发展和发育的阶段,教师从显性的角度引导学生的德育发展,在某些情况下,会侵犯到学生的自尊心,有时候不仅不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一般不要采取显性的教学方法,要用更加保护学生自尊心的方式完成教学。
        例如:在日常开展班会活动的时候,很多教师会针对过去一段时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班级内部的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讨论,和学生交流这些内容时,对于班级内部出现的一些情况,教师要注意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以一名同学“早上总是迟到”为例,教师在班会课上讨论这种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早上迟到是违反班级纪律,严重的情况下,还会违反校规的事情,必须要严肃处理,但是为了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采用恰当的引导方法,用隐性的教学渗透德育。比如在班会课上,教师不应当针对这一名学生,强调班级纪律,而是应当在全班范围内强调,早上到校的规定时间:“上个星期我们班出现了个别同学早上迟到的情况,对于早上到校时间的问题,不管是班规还是校规都已经有很严肃的强调,希望下个星期我们班的同学都能够严格遵守到校时间,不要再次出现迟到的情况。”这样的引导式教学并没有单独提及某位学生的迟到情况,顾及到了学生的尊严,而教师也较为体面的重心,强调了迟到的问题,培养学生树立严格的自律意识和时间观念。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方法是比较有效的。

教师通过口头传达教育理念以及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德育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加快速的理解班主任教师的核心观点,而教师通过班会课和学生保持积极的沟通与交流,也是在维持个人的形象和地位,有利于日后班级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除了迟到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班会课渗透其他的管理工作,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和组织班会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充分顾及学生的颜面问题,有利于建立更加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用心。
二、加强实践探究,注重家庭教育
        在高中阶段,德育渗透的工作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教师需要明确,要更好地培养人才需要从多种角度入手,培养学生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班主任首先要明确,学生在学校内部的表现只是其思想观念体现的一部分,有的学生在学校内部表现乖巧,回到家中就变成了饭来张手的小皇帝或小公主,在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之后,教师就要明确个人在德育工作中承担的重要职责,以及自身班主任的定位。
        例如:在班主任日常德育渗透的工作进行过程当中,教师要明白德育的工作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之内,除了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其实家庭教育和学生个人的思想也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塑造健全的人格,促使每一名同学都能够在接受完三年的高中教育之后,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这就要求班主任教师应当和家庭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工作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一旦出现一些不太符合德语标准的事情,教师就要马上和家长进行紧密的沟通和交流,并且引导家长采用一些正确的方法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渗透过程中来。比如,教师发现有一名同学在学校内部学习时成绩很好,但是不太善于和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缺乏一定的自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明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其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没有形成自信的个人性格,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来自于原生家庭没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自信心,教师首先要和家长保持联系,向家长理清高中阶段学生性格培养的重要性。在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家长日常生活中将孩子多带出去和他人产生交流,在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和其他任课老师进行交流,鼓励其他任课教师重点培养这位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时,给这部分学生创造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这样双向的引导可以改变学生的自卑心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更好地渗透德育。
总结:
        多数班主任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部分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价值认识不到位,班主任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社会主义觉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行为和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汪国庆.探讨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的价值[J].中华传奇,2020,(1):94.
[2]张淑满.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探讨[J].写真地理,2020,(24):2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