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 王维新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园初级中学 陕西省 宝鸡市 721000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中的趣味性实验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初中化学的教材内容偏基础,学生又刚接触化学,此时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之后对化学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教师使用趣味实验,趣味性实验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趣味性实验进行研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初中化学教师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初中化学;策略;趣味性实验;化学教学
引言:化学作为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化学的学习对初中生提高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而且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将趣味化实验融入化学课堂,让初中生在实验的探索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并形成严谨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性实验的现实意义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的年龄,在这个阶段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化学学习兴趣,对初中生之后的化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趣味化学实验适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能够让初中生主动参与到化学实验当中。这种趣味实验和传统的单一教师讲课模式相比,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初中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初中生熟练掌握化学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而且能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将所学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化学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化学实验,自觉学习化学知识。学生实验失败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失败经验,纠正实验中的不足,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化学教师将实验与生活相结合,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性实验的具体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化学兴趣
化学教师在带领学生做趣味化实验时,可以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主动参与趣味化化学实验,在实验中培养初中生学习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分子的运动”时,涉及到氨水的挥发问题。化学教师先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烧杯等实验仪器,酚酞试液等实验药品。首先,化学教师向学生展示两个烧杯,并找一名学生在讲台上做实验,利用多媒体将学生做实验的的过程投射出来,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接着化学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分子运动的实验,在两个烧杯中都加入大概三分之一的蒸馏水,并拿出酚酞试液滴入几滴。然后再拿出一个烧杯倒入大概10mL的浓氨水,并用大烧杯罩住第一个和第三个烧杯,让初中生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并找学生回答自己的发现。教师将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但是会有学生提出疑问,第二个烧杯的口不平,会不会影响到实验效果。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用哪种方式能确保实验结果的精准性。教师拿出滤纸,滤纸的宽度大概是试管内径的大小,长度大概是试管的四分之三左右。此时教师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滤纸上面的酚酞液点变化。
通过对实验的创新,以及利用多媒体展示,让每一位学生都观察到实验的变化,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兴趣。
(二)组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在现如今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部分化学教师重视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忽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现象。初中化学的学习离不开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化学中存在较多和实验相关的内容,学生若只学习书本理论知识,不亲自操作实验,必然会使学生学习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鼓励,让学生发散思维,学会对实验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初中化学教师按照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将学生分组。初中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探索化学知识,让学生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小组间互帮互助。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化学实验室中用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实验。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的探索实验的结果,熟悉操作步骤,在小组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
例如:在进行“配置溶液”的实验中,由于涉及到称量、溶解、计算等步骤,步骤繁杂,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化学实验,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化学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班级学生分成六个人一个小组,六人一组完成配置溶液的实验。化学教师先给学生简单复述学过的理论知识,并结合理论知识讲解实验的操作过程。化学教师亲自示范,接着初中生六人一组自己动手操作。学生根据教材上习题的问法,互相探讨操作过程,共同完成实验,化学教师在学生实验时及时做出指导,确保学生都能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应用课外拓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课外拓展。化学实验的课外拓展有助于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结合,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化学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后给学生步骤课外拓展的作业,在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初中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金刚石石墨》这节课时,化学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关于石墨的课外拓展实验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将铅笔芯里的粉末保存好,接着找一个生锈的锁进行实验。在这种趣味化的实验中,初中生感受到化学和生活的关联性,学好化学,能够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同时,趣味实验也拓宽了初中生的视野,让初中生对化学学习更有积极性。通过石墨的趣味化实验,加强了初中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能力,帮助初中生改变传统思考方式,培养初中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趣味实验的方式,对初中生化学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化学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并在小组合作以及课外拓展中融入趣味实验,在提高初中生的化学兴趣的同时,提高初中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叶馨.趣味性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6):127.
[2]江虎.趣味课堂,轻松教学——初中化学趣味性实验的开发与研究[J].读写算,2020(12):158.
[3]王仲吉.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施[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