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张冬梅
[导读] 小学生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初始阶段,可塑性较强,重视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强化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品质教育等教学引导,对学生良好三观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张冬梅
        广州市从化区西宁小学   510900
        摘要:小学生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初始阶段,可塑性较强,重视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强化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品质教育等教学引导,对学生良好三观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重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遵从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在小学德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并通过实践教学经验,进行有效浅析,进而使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有效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
前言:
        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包含着对学生思想、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要求,目的是使小学阶段的学生行为处事方式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使学生可以在各项准则中形成良好品质。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质,在关注学生心理动向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传授相关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一直饱有健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基于此,小学德育教育应注重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以此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通过教学课堂实现整合
        小学德育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一系列有效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德育教学效率,这些教学方式,应以减缓学生对德育学习压力为基准,摒弃传统的教师讲理论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其乐融融中接受德育教学观念 ,进而提升德育教学的学习效率。同时,在德育教学课堂中,应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以此帮助小学生顺利度过成长中的每一段心理变化时期。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不断向学生渗透正确有效地心理暗示,解决学生对一些是非辨别能力弱的问题,以此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达成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教育教学目标。
        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间的互动,以德育教育为视角,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转变学生似是而非的价值观念,分享一些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道德楷模英雄事迹,拓宽学生德育学习视域,有效促成小学阶段学生的良好品质形成及良好心理健康的保持。
二、通过活动有效整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游戏活动充满兴趣,教师在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教学中,应注重发挥学生这一天性,改变既往沉闷呆板得的理论说教式教学方式,应通过举行一些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建设。进而让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积极地体验新鲜事物中,感受德育教育带来的有效硬性影响,并通过这种“玩”的方式,培养出学生健康心理。同时,让学生在玩的活动参与过程中,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释放自由的天性,进而促成学生健康成长。基于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有效活动改善传统德育教学模式,提升两者整合教育的有效性,实现有效整合,提升德育教育教学实效。


        如,校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德育培养应贯穿始终,教师可通过在学校积极开展“以德育人,促健康发展”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全方位发展,在这个活动中,依据学生日常的表现,每天或每周都评比出德育小标兵,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向上的乐观心理状态发展,进而实现通过活动展示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有效性的教学目的。
三、通过日常生活实现整合
        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的有效结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日常活动实现有效整合。在校学生的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加以规范,以德育教学内容为基准,有效通过讲解、谈话、报告等教育方法,调节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同时还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方式来进行。这些方法与模式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教师的指引与规范,有效实施自我规范教育法,适时进行自我批评,找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正;并在学习中树立高远可行的目标,同时还有引导自己健康发展的座右铭等。通过这些日常生活,有效实现了德育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
        如,教师可利用德育教育的课堂,开展榜样示范活动,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伟人典范,作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榜样,并以此榜样的力量,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立志成为榜样类型的人物,促使自己朝着健康的心理状态方向,茁壮成长。教师也可通过这样的活动,在生活日常中随时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促使学生为自己的言谈举止以及内在的发展充满自信,进而为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添上浓墨华彩。
四、家校结合有效整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有效性,还应在家校结合共同实施中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应及时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实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与家中的日常表现有效互通,发现问题教师和家长应及时予以纠正,遇到表现积极的一面时,也应及时基于表扬与鼓励,进而使德育之风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为学生成长为一个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而共同努力,实现帮助学生筑建起一座影响一生的德育家校结合之桥的共同理想。
        如,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进来,让家长身临其境感受学生在学校的点滴,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可以与教师沟通学生在家的日常表现,两者有效结合,实现学生在家与在学校都是诚实守信、爱劳动、讲礼貌、积极上进的好学生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与家长都应注重对学生在家或学校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自信心满满的健康成长。
总结:
        基于此,教师应重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遵从学生身心发展需求,针对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包含着对学生思想、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要求,使小学阶段的学生行为处事方式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使学生可以在各项准则中形成良好品质。同时,通过教学课堂、活动、日常生活、家校结合等几个方面的有效整合进行浅析,以此在关注学生心理动向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传授相关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一直饱有健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基于此,小学德育教育应注重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可以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宇珊.如何充分发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作用[J].魅力中国,2020,(3):77-78.
[2]温茂胡.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方法探究[J].少男少女,2020,4(21):83-84.
[3]梁明珠.试析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德育教学[J].青年时代,2020,(9):227-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