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德育管理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宋健梅
[导读] 德育教育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应当对于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宋健梅
        山东省威海市普陀路小学 264200
        摘要:德育教育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应当对于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品格。与此同时,班主任应当注重对于自己的教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德育管理
前言: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心智发育并不成熟,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应当加强对于他们价值观的引导,让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外界的诱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此同时,班主任应当对于自己的管理办法进行创新,让学生能够实现智力和德育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相关实践经历对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德育管理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班主任应当在管理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榜样
        作为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班主任对于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基于年龄特点,小学生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常常会模仿接触较为多的人,他们会通过观察班主任的一言一行进行模仿。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提供较好的模仿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班级上的每一位同学,从而能够对于学生有较好的德育教育。
        例如,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什么事情就需要自己先做好相应的事情,如要求学生在班级上能够同其他学生进行友好相处,不发生矛盾,那么班主任就需要工作的时候同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够从班主任的待人接物的方式中学习一些与人相处的方法;班主任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做到乐于助人,那么首先,班主任就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积极地帮助同事,给学生送去温暖,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示范作用;要求学生不说脏话,那么班主任就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可以对学生恶语相向;要求学生讲诚信,那么班主任就需要注意自己答应学生的事情,能够准时地为完成相应的事情。总而言之,班主任要求学生做什么,就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到相应的事情,为学生树立较好的榜样。
二、营造良好的德育教学氛围
        班级是小学生成长发育的平台,班主任应当注重对于德育教学环境的营造,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加强对于自身德育水平提升的意识,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
(一)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德育教育
        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主题班会的教育的主体往往是班主任。回顾每一场主体班会,我们都能够发现正常班会只有班主任的讲授而没有学生的发言,这样的班会形式并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学生还是会在平常的生活中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班主任可以尝试将主题班会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展主题班会,他们可以在主题班会上畅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发现的别人出现的问题等。这样,主题班会的形式便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通过把握主动权一改传统的说教教学方式,这对于提高德育教育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二)加强班级的文化建设
        班级的文化建设并不是通过形式的活动开展,而是能够切实地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方式开展,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塑造,让他们能够在日常活动中更加注重对于自身行为的规范。因此,班主任不能够将文化建设作为摆设,而是让班级文化能够发挥真正的指导作用,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应当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到的事情和不能够做的事情。这样,他们才能够加深对于德育概念的理解,才能够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够较快地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随着班级的文化建设的推进,学生能够感受到班级文化的影响,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当中进一步地感受德育教育,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三、完善班级管理体制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迫接受管理的一方,这样的建立机制不利于学生接受相应的管理办法,进而他们会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出现抵触的心理。另一方面,这样建立机制的方法也不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力性,建立的机制也不够完整。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将建立机制的主导权交由学生,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建设班级管理机制,增强学生的主人意识。与此同时,他们更能接受班级管理体制,这对于他们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也需要对于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提出自己的意见,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能够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例如,在讲述生活中不文明的现象时,班主任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让他们围绕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自己的见闻和自己的感受,让他们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表达自己的看法,还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这对于学生加强理解不明显现象有一定的帮助。与此同时,班主任还可以让学生们讨论不文明现象的影响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在了解不文明现象的基础之上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不文明现象对于生活的影响。之后,班主任可以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通过互选的方式选出讨论最佳的个人,让这意味学生走向讲台代表小组发表相关的意见,然后结合着这些意见完善管理办法。最后,教师可以将这些管理办法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对此加深印象,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总结:
        总而言之,班主任在开展日常的管理工作时应当注重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基于对学生年龄的特点,对于自己的管理方法进行改变和创新,让学生能够在多种管理方法相结合的形式下提高自己的道德思想水平,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德育的质量。与此同时,班主任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让自己的管理办法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这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有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晶晶.浅谈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J].亚太教育,2020,(4):27.
[2]周岩.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学周刊,2020,(3):166.
[3]苏学慧.论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德育教育的方式[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3):114-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