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绍山 蒙庆
都安瑶族自治县瑶族中学 都安瑶族自治县瑶族中学
初中语文课堂作业,是指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学生当堂进行操练的各种类型练习。它的作用在于加强和加深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掌握语文学习的技能技巧,也能够让语文教师在学生操练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知识和技能缺陷,并适时作出针对性的知识补充和技能指引。初中语文课堂作业设计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作业设计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当下的课堂作业设计要一改以往中考语文试题设计能力立意,转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立意,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导向。基于此,笔者认为初中语文课堂作业设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一、育人性原则 在设计时,我们不能背离"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化人,适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引领,满足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精神营养需求和期待,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在学习中努力成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上郑振铎《猫》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读完《猫》一文后,请你结合你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作者详写第三只猫的遭遇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这一问题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它既强调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是,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只凭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曲直,否则就会出错,甚至会造成无法补救的后果。通过这个设计,可以增进学生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二、情境性原则 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笔者这里所说的"情境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当中,要有目的引入或创设具有真实画面的生活场景,以特定情境为依托,巧妙地将语文基础知识融合到一个个具体的情境之中,要求学生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课堂设计的作业所设置的具体画面建立有机联系,从而正确运用语文基础知识,从中领悟语言世界的奥秘,提高"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一语文核心素养。笔者认为,教材中"读读写写"这一板块最好用这一方式来进行教学。在上朱自清《春》这篇文章时,我们先用"读读写写"中”嗡""朗润""酝酿"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呼朋引伴""花枝招展"这14个生字生词写一段孩子们在湿地公园里嬉戏的生活画面文字,让学生从我们设置的场景中积累运用语言文字,去把握指定词语的音、形、义。
三、整体性原则 所谓整体性原则,它是指与语文知识相联系的各种能力为纵向序列结构和吸收丰富动态的社会信息以及每一项语文知识的实践应用为横向序列结构相统一的一种齐读并进的教学原则。课程标准对7~9年级的课文阅读总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课文主要内容。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课堂作业必须要完成这一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每一篇课文从内容到写法进行整体解读,通过作业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精义和写作思路,这一点教材中的练习作业设计是极及科学和规范的。如《敬业与乐业》一文,教材思考探究一就设计了这样一条练习作业题,那就是"认真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的"。本题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
学生通过仔细地阅读课文和自主探究,很快就会明确,"'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作者是从"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的。我们在上陶渊明《桃花源记》一文时,可以设计这样作业,请认真阅读课文后口头复述本文的故事情节。解决这一问题时,我们只要做适时点拨,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结构全文的,请同学们通过寻找各段关键词来解决这一问题。很快,学生就轻松找到第1段的关键词为"逢",第2段为"入",第3段为"见",第4段为"出",第5段为"寻"。本文的故事情节可概括为:渔人逢桃花林一一渔人入桃花源一一渔人见桃源人一一渔人出桃花源一一渔人寻桃花源。这样一来,"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核心素养就真正落地了。
四、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保证课堂作业设计质量的关键,也是对课堂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课堂作业设计要遵循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既保证课堂作业设计内容的正确性,又保证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训练,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设计中,我们杜绝设置偏怪的作业,语言文字表述要做到简洁得体连贯无歧义现象发生,不出现政治性、知识性和技术性等错误,让学生在我们所设计的语文课堂作业中有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突出学以致用。笔者在署名编写的《大显身手一一素质教育单元测评卷》这一教辅图书时设计了这样一题关于标点符号的作业:根据括号中的提示,给下列各句加标点符号。(1)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爸爸妈妈着急)(2)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妈很着急。(弟弟着急)(3)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妈妈着急)这一课堂作业设计已被张文龙老师主编的《解题王一一中考标准样题库初中语文》一书当经典例题录用,张老师在[技法攻略]中对这一课堂作业设计作出的专业性理论评价是:本题考查根据语境和表达需要巧妙用标点符号,命题者意在引导我们认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正确标注标点符号,必须结合语境和表达需要进行,不可以乱标;有时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如根据句子的语气选择合适标点符号;同样的文字,加不加标点符号意思不一样,标点符号加在不同的位置或者在同一位置上加不同的标点符号意思也不一样;标点符号的使用应该服从意思表达的需要。
五、难易适度原则 现行中考试题难度计算的办法是:容易题、中档题和稍难题比例按7:2:1预测,70%的试题难度PH值为0.7以上,20%的试题难度PH值为0.5~0.7,10%的试题难度PH值为0.3~0.5,一般情况下,难度值为0.3以上为宜,即得分率或通过率30%以下的试题一般不用。从以上两种观点我们可以看出,难度过大的初中语文课堂作业设计往往挫伤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度过低的又往往使学生无兴趣去学。因此,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作业设计应当难易适度,应当让学生通过"走一走跳一跳",最后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摘到知识的艳丽花朵,这样学生就感受到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是行的,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七年级上册朱自清《春》的一个教学重点是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在这起始课的教学时,假如按中考试题的方式设计这样一条课堂作业:请赏析"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个句子。用这样的方式设计课堂作业,我们乡村中学生无法完成解答任务,如果把其换为:请从比喻的表达效果角度赏析这个句子,学生就回忆起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关于"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个句子的赏析示范,这个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红的桃花比作火,把粉的杏花比作霞,把白的梨花比作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儿艳丽的色彩,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就会找到赏析"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个句子的答案:这个句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和细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多、亮和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