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期   作者:廖月琼
[导读]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其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理

        廖月琼
        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叫安镇平江村小学   535522
        摘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其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理念,并且在该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策略的研究。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应用的教学策略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这样的话,小学语文教师就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那么能够体现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教学策略都有哪些呢?笔者将在本文中围绕五方面展开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以生为本;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未来的语文学习之路是需要独自去走的。要想在这条路上走得顺利,学生不但要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还需要拥有足够的能力。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降低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将课本上的知识点刻板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不用思考,被动接收。教师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需要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去为学生进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这样就能够将自己的教学课堂变成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课堂,促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此时教师就需要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空间,并且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搜集学生的自主学习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进行分析和总结,进而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去。例如:《盼》这一篇文章记叙了小主人公得到新雨衣,渴望下雨,并且在雨中穿上了新雨衣的故事,其中作者进行了环境的描写,也进行了语言、动作、神态、对话等描写,是需要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的。在课堂教学之前,笔者就需要学生将相关的语句找出来,并且对其进行分析,感受小主人公的情感变化。除此之外,笔者还需要学生去围绕“盼”这一个字去展开文章内容的研究。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在课前的预习环节中进行完成的,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收获通过网络交流工具告知笔者。如有的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起一个“盼”字作为标题,他们将这一困惑告诉笔者,笔者就会提前准备,进而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促使学生收获知识。
        二、结合学生性格特征
        小学生的性格是活泼的,是好动的,这就意味着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他们的教学活动就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研究一些符合学生活泼好动性格特征的教学策略,如创设生动教学情境、融入趣味游戏、组织竞争活动等。这些教学策略都是充满趣味的,能够让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进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展开语文知识的学习。例如:《丁香结》这一篇文章中涉及到了丁香这一种花,笔者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引发学生对丁香的兴趣。此时笔者就会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动听的诗朗读再加上凄美的画面,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对丁香的探索欲望,他们想要知道为什么古人寄托在丁香结里的情绪是愁思和忧怨。在此基础上,笔者就为学生组织了“说丁香”的游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游戏中去,各小组通过抽签决定发言顺序,轮到哪一个小组,哪一个小组就需要派出成员说出与丁香有关的内容。哪个小组成员说不出来,哪个小组就被淘汰。这样的话,学生就需要积累与丁香有关的知识,他们也因此对该篇文章产生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因而在玩游戏之前,笔者就会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准备,学生也在此期间去阅读该篇文章。
        三、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白一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如果学生没有获取知识的能力,那他们就需要一直依赖教师,这是不可取的。因而在研究教学策略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问题,布置各种各样的任务,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语文知识,进而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例如:在《少年闰土》这篇文章,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言行和外貌去对人物的特点进行了概括,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跃然纸上。笔者需要引导学生学习笔者的写作方法,并且将其进行有效的应用。此时笔者就利用多媒体将闰土的形象呈现给学生,并且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当学生尝试过后,他们就知道自己欠缺哪些知识。在此基础上,笔者就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者的描述,并在此过程中收获写作方法。接下来笔者就会为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让学生用所学的写作方法去展开描述。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培养。
        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如果教师对他们有着一样的要求,同等对待,那就无法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为他们进行教学,并且落实到各方各面。如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为他们设置不同的教学要求,确保学生能够在认真的状态下完成。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产生学习语文学科的自信心,并且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在进行《宇宙生命之谜》这篇文章的教学之前,笔者就会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且为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作者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哪些内容?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介绍的?3、作者得到的结论是什么?由此对学生的预习结果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笔者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此来将学生进行了分层。然后笔者会为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练习、布置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如果每一名学生都能认真对待,那他们就能达到笔者的教学目标,并因此获得笔者的奖励。这样的话,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五、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对于小学生而言,高尚的道德品质也是极为重要的。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学生缺乏了高尚的道德品质,他们在未来就很有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而在小学这一学习知识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教师具体该如何去做呢?他们需要结合课本教材去进行德育素材的挖掘,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渗透给学生,进而对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进行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月光曲》这篇文章中,作者介绍了《月光曲》的创作经历,如果贝多芬没有一颗善良的心,听到皮鞋匠和妹妹的对话无动于衷,他可能就无法创作出脍炙人口的《月光曲》。因而在进行该篇文章的教学中,笔者需要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知识就是善良。在此之前,笔者就会围绕这一主题去搜集各种各样的生活案例,并且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笔者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善良的重要性,并且引导学生去做一个善良的人。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笔者还会融入德育因素,进而让学生将善良的品质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这样的话,笔者的德育教育就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而组织的,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在语文学习方面有着更好的发展。因而在研究教学策略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而是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学生的想法和需求。这样的话,教师所选择的教学策略就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能够轻松地被学生所接受,还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有着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吕.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以生为本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09):144.
        [2]张成霞.以生为本,构建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J].中华少年,2017(27):65.
        [3]王永清.探究以生为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华少年,2017(14):2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