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期   作者:韩立福
[导读] 在教育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韩立福
        贵州省关岭自治县花江镇第一小学561301
        摘要:在教育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和要求。如何将多样化、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手段引入到课堂中来,促进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并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是教师关注的话题。思维导图因其简洁明了的呈现方式在众多教学手段中脱颖而出,为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提供了便利。基于此,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切入点,针对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思维导图;学习思路;完善导图;总结概括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组成部分,在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程度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如何转变传统以说教和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和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发展成为教师关注的话题。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促进思维发散的工具在课堂上得到广泛运用,使语文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直观、趣味无穷。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在就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运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促进阅读教学的顺畅进展和深入实施。
        一、理清学习思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语文本身是一门包含知识内容相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才能应对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需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欠缺,导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思路混乱、不知所措的现象。为了转变这种局面,小学语文教师应巧妙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将文章的整体框架以及学生的阅读思路以清晰、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避免学生思维太过发散造成的思路混乱的现象,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得以不断改进和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将文章的整体框架展现出来。以《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为例,文章的几个段落围绕爬山虎的叶子、脚的特征及向上爬的形态进行了生动地讲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将文章的脉络和结构以导图框架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导图的引导下对文章展开深入、细致的阅读,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教师给出的导图框架与课文描述的内容是否相符,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在此基础上进行阅读,所取得的效果也是良好的。如此,便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思路变得清晰、明了,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活动得以顺畅地进展下去。
        二、完善导图内容,增强合作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作为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组织策略,在转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及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方面显现出自身独有的价值。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导图框架进行填充和完善,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导图的绘制,从而更为深入、全面地理解文章内容,同时将学生从盲目学习的状态和困境中解脱出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以《将相和》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用导图框架的形式罗列文章的结构,即直观展示文章中所提及的三个事件,之后,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对这些事件内容进行补充。比如以“完璧归赵”这部分故事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导图框架的基础上延伸出一些分支,如事件的时间、地点、经过以及事件发生的起因等等,让学生通过阅读以及合作探讨的形式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完善对导图的填充。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我想法。如此,便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得到了有效指导,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效果的提升,使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得以不断优化。
        三、总结概括知识,帮助学生巩固旧知
        复习能够帮助学生更为牢固地掌握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字词以及文章内容,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重要方式。而思维导图本身具有的图式结构以及整理概括知识内容的特征,能够将知识内容以清晰、明了的形式呈现出来,是帮助学生巩固提高的重要方式。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环节的运用,以此来夯实学生的课堂学习基础,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记忆,进一步对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完成《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同样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文章进行复习,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关键词,如海水、珊瑚、鱼、鸟、贝壳等等,让学生围绕这些关键词对文章内容进行阐述,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刻理解与记忆。如此,便使学生的复习效果得到了改进和优化,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全面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总之,思维导图作为促进学生思维发散的有效教学组织策略,在辅助阅读教学方面凸显出自身独有的价值和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应灵活、巧妙运用思维导图对自身的各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思维得到有效培养以及合理锻炼,从而最终实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升语文教学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叶月宏.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
        [2]徐敏升.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语文天地,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