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自信的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期   作者:陈庆楠
[导读] 学习自信作为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观因素之一,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各个阶段的教学工作中都会做好调查与研究工作的教育方向之一。
        陈庆楠
        如皋市搬经镇加力小学
        摘要:学习自信作为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观因素之一,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各个阶段的教学工作中都会做好调查与研究工作的教育方向之一。培养小学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教师        首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建设起学习自信培养的课堂教育体系。在体系中教师应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逐步确立起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在自信心的加持下更加高效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关键词:学习自信;小学学生;语文学习
        主观与客观因素作为影响事物发展的两大因素,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也常常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思考教学策略以建设良好的课堂客观学        习环境外,还应将教学视野关注到学生内在的主观心理因素上,协调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与客观条件,助力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自信作为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观因素之一,教师也应重点思考合理的教学策略形成相应的教育体系。
一、推行鼓励教育,建立自信基础
        在学生学习自信的培养教育中,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自信心的所在,即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建立起自信基础,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在此基础之上更加高效地垒起学习自信的高楼。在中年级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        正处于学习心理的养成阶段,这正是帮助学生确立自信基础的最佳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鼓励教育渗透在语文课堂中的方方面面,让学生能够时刻在教师的鼓励下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始终活跃在积极的鼓励中进行学习探索活动,以鼓励辅助学生自信基础的落实。
        例如在《陶罐和铁罐》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首先在笔者的鼓励下对这篇童话文章进行了自主的阅读,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熟悉的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梳理文章中故事的主要脉络。之后,笔者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阐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到的故事全貌。在笔者将鼓励教育渗入到课堂的教学结构中,小学学生受到教师较为全面性的鼓励后学习信心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在自信心的驱动下积极的接受教师的引导投入到课堂中各个环节中去,效率较高地完成了教师所布置的课堂任务。通过鼓励教育的渗入,能够使学生在鼓励性话语的激励下种下学习自信的种子,让学生在鼓舞的状态中奠定下坚实的自信心提升基础。
二、创设兴趣课堂,创造自信环境
为了培养小学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教师还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出更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客观环境条件的辅助下更加快速地形成主观自信。为此,教师首先应该意识到,由于小学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还在初步形成的阶段,学生在课堂参与实践中常常会因与语文知识之间的陌生感而产生一系列课堂参与的紧张感,这种对学习环境的紧张感即会对学生的学习自信建立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为了消除学生的课堂参与紧张感,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兴趣课堂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主动性,进而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环境中实现学习自信的建立。
例如《火烧云》这一描写了生活中瑰丽气象景观的文章教学中。笔者首先在课堂中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向学生展示了多张有关火烧云的摄影资料,使学生能够真实地看到火烧云的场景,对火烧云这一气象景观美丽的画面产生更直观的印象以及对有关这一景观的文章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之后,在兴趣的调动之下,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文章的实际阅读环节之中,并且在求知兴趣的作用下学生更是积极地向笔者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探究问题。通过媒体资源下创设起的兴趣课堂,学生能够在主观兴趣的作用下极大地消除自身在课堂自主参与的紧张感,并在求知兴趣的带动下积极地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在兴趣课堂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探究信心与提问自信,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主观基础。
三、分层课堂任务,巩固自信实践
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任务探究实践是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探究的主要形式,但如果在探究任务的设计过程中不能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能力差异,将极大地影响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信,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这一教学问题的存在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探究任务的制定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个性做好任务的分层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切实地完成自主探究任务,在实践中巩固学生的学习自信。
例如在抒情诗《白桦》这一课的学习中,笔者即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对探究诗词白桦形象与作者情感的任务进行了简单的分层。在教师的分层任务下,班级中的学生都能够凭借自身的学习能力切实地投入到任务自主探究过程之中,在教师不同的引导下切实完成对白桦形象与情感的分析。通过分层任务的形式既能够使学生切实地付诸思考,又能使学生真正地完成自主探究活动,以此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得以在良好的实践过程与实践结果中得到巩固。
四、善用评价机制,提高自信程度
基于学生自信基础的建立,教师还应有层层深入到学生自信程度的提高与发展教育中去,使学生能够切实地依托基础建立起学习自信。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课堂评价机制,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提供向学生具有时效性的反馈。通过教师合理的反馈,学生能够从评价中更加系统地认识到自己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显现出的优点与不足,使学生在未来的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够继续发扬自身的优点,改正缺点,使学生更加自信且有的放矢地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爬山虎的脚》这一文章中作者以细心、耐心的观察方法对文章主体进行了观察记录式的描写,为了学生能够掌握这一写作方法以及作者的观察态度,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用观察记录的方法描写一种事物。在成果展示的阶段,笔者对学生的观察记录一一进行细致的审阅,对学生的写作内容、写作方法进行全面性的评价。在评价中,学生既能认识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记录内容时所表现出的写作技巧运用、写作内容充实方面的技巧,在积极评价中提升自信;又能在教师的建议中得到科学的改正方向,有针对性的对自身的学习缺陷进行弥补,使学生在改正中提升学习自信。
六、提供开放环境,发挥自信效应
学生的自信作为一种主观的、内在的因素大部分情况下并不能被教师与学生直观的观测到,使得教学工作中的双方皆难以正确地认识到学生一方的学习自信养成程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适当地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相对开放的学习探究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探究活动中真正地发挥出自身自信的效力,在主观自信意识的驱动下更加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自信的加持下,学生往往能够直观的看到自信驱动下自身的学习效率,并积累起更加丰富的探究经验,在实践中增幅学生的自信力。
为此教师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可以尝试利用先学后教法,例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即可鼓励学生在教师授课前自主预习文章,考察学生在课堂学习探究活动中的实践效率。在学习自信的加持下,学生往往能够脱离教师的引导,在开放性的自学环节中有条不紊地完成预习工作,为后续的授课阶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让学生的自信心再次得到提升。
总之,在建设客观学习环境的同时聚焦于学生的主观心理因素,通过教学策略的制定协调客观与主观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化的提升与发展。学习自信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中能够造成影响的主观因素之一,其教学策略的制定只是教师教学研究中的一小部分,希望教师能够从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更多的经验,建设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梁秀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信的培养[J].教育,2017(2).
[2]莫丽琼.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自信问题及培养策略[J].中外交流,20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