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英
渠县第二中学
摘要:本文立足于中学语文日常教学的真实情况,从“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探讨”“合理分层有效评价,增加学生学习信心”三个方面出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中学语文;多样化教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分层评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中学语文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而最近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实施,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开始层出不穷的出现,而教师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还需要教师去首先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之后,结合全新的教学理念去为学生创建一个多样化的语文教学课堂,进而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促进语文知识对学生的有效传递,进而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并主动的投身于对语文的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时代在不断发展,同时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在近些年,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已经深入了各大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之中,而且深受广大师生的喜欢,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教师运用多媒体不合理的一些现象,从而导致学生沉迷于多媒体的网络游戏,而不是正确的运用到学习中,因此,教师要学会去合理的开发和运用信息技术,充分的将多媒体的优势与语文课堂教学所结合,将学生平时在学习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用更加直接和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进而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皇帝的新装》的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本篇文章是一篇童话故事,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其丰富性强、便捷性强等特点来进行结合教学,比如教师可以首先通过网络找出关于本课内容的动画片来让学生观看,学生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就可以更加直观的去理解童话故事所要向我们表达的内容和含义,进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于本篇文章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去进行学习,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探讨
小组合作学习是近些年中非常倡导的一种自主学习的模式,其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和作用,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非常强,而且学生并没有形成合作学习和自主探讨问题的习惯,在整个语文课堂学习中学生主要就是靠教师的引领着语文课堂教学的进度,因此,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来进行学习,并对学生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组,进而保证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陋室铭》的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本篇文章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小组式的自学,首先,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合作小组,然后再引导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进行一个合理的分工,比如有的学生负责对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进行标注和查阅资料,有的学生负责疏通文意、总结文章的结构等,学生在各自共同的努力下便能够高效率的对此篇文章进行学习和探讨,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合理分层有效评价,增加学生学习信心
班级里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同,那么学生之间便会有一定的差异性,而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评价看起来是一件非常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者考试情况进行评价前,可以先去充分的了解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然后再将学生合理的分为不同的学习层次,并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进而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教师最有效的帮助和指导,进而有效的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坚持高标准的要求,从而既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还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水平,扩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范围;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注重于帮助学生去找出自身在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监督学生进行一个改正,从而获得巨大的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去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并对其进行一定的鼓励,进而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想有效的开展多样化的语文课程教学,就要首先去进行一个专业的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且及时的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创建一个更加创新的语文课堂,从而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并且使学生在课堂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全身心的投入到对语文的学习之中,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磊.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 速读(下旬), 2017, 000(009):81.
[2]赵英云. 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分析与解读[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 000(00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