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君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王范中心学校
摘要:一年级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开端,是培养兴趣,养正习惯,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牢牢把握,认真对待,但教师应该明白的是教学是一个过程,要付出时间、精力,投入热情、耐心,还要讲究方式、技巧,因此态度上的重视不意味着教学上的成功,需要教师具备全局意识,擅长统筹规划,学会明辨是非,且能把握学生成长规律,敢于承认教学问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发挥自身素养,拼尽全力为教育教学事业做贡献。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一年级课程为例,尝试探究学科教学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一年级课程;教学途径
教育部开设语文课程的目的是开拓学生眼界、提升其文化素养、塑造其高尚人格、传承民族优秀精神等等,对学生自身、社会发展以及国家未来有着积极、显著的影响,必须引起师生们的重视并想法设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笔者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知道自身肩负的职责,明确学好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且有意愿履行自身职责,优化教学环境,具体如下所示:
一、把握学生成长规律,真心为学生着想
学生有着自己的成长规律,小学阶段的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喜欢新颖、趣味的事物,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对教师存在依赖心理,愿意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这些是教学中的优势,但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与理解能力不足,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分辨是非能力差,这些是教学中的劣势,只有把握学生自身学习特征,对其有清楚地了解才能做好语文教学工作,才能促进学生真正发展。
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内容时,笔者认为文章篇幅较长,情节有趣,主旨明确,人物形象突出,适合学生自主阅读,于是特意预留出一段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阅读活动,结果发现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或东张西望,会聊闲天,亦或是发呆,总而言之没有完成阅读任务。基于学生这一表现,笔者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学生自控能力差,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监督。获悉答案后,笔者变自主阅读活动为师生齐读,教师领读,与之前相比,降低了“损失”,挽救了“败局”,值得肯定。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对学生有了一个清楚地认知,知道学生的优缺点并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到真正为学生着想,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值得肯定。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氛围
课改背景下,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占据了主导地位,地位得以提升,其实,无论是课改前,还是课改后,学生都有权利参与课堂,都有义务在课堂上发言,而不是化身为听众,教师的随从,这样既不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也容易爆发师生矛盾,亟需改正,好在遇到了课程改革,它要求教师建议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师生地位平等、人格独立,互相尊重,彼此帮助,借此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在学习《动物王国开大会》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准备改变旧有的教学习惯,邀请学生参与课堂,控制课堂,于是从备课环节开始,笔者就与学生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地互动,询问了学生的想法,听从了学生的建议,与之达成共识,建立了合作关系。笔者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笔者尊重学生,认可学生,依靠学生,因此能放下身份,主动与学生沟通,也愿意听从学生的建议,与之形成合作,共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发展。其实,除了师生合作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活动外,笔者还增设了师生互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点评学生,学生可以“吐槽”教师,师生地位平等,人格独立,协同发展。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响应课改号召,尝试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试图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为教育教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做法与行为值得肯定。
三、善于发现学生长处,给学生正面鼓励
学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个体,有着无限的潜能,如果教师能发现学生的潜能并给予积极有利地肯定,一定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实现学生大幅度地提升,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肯定学生,发现并发展学生的优势,给予学生无限热爱。
如,在学习《池上》这一课内容时,熟读并背诵全诗是本课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践行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能力存在差异,有的很快就完成了背诵任务,有的则停留在诵读环节,即便如此,笔者还是给予了所有学生积极、正面的评价,避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此外,笔者还邀请表现好的学生传授自己的学习经验供其他学生借鉴,实现生生间的共同提升。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贯彻了赏识教育,即便是发现学生存在问题,表现得不尽人意也不会批评、指责学生,相反会鼓励学生,称赞学生,给予学生无限热爱,值得肯定。
综上,一年级的课程看似简单,实则困难,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小,能力不足,对教师依赖性加强,再加上部分教师忽视学生自身成长规则,违背学生天性,教学方式不当,根本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存在自卑心理都会影响整体教学效率,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上述几条建议,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为教育教学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艾俊菊.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之我见[J].学周刊,2017(12).
[2]叶莹.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