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幼儿社会态度的培养实践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期   作者:程昭
[导读] 培养幼儿的社会态度是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重要的教育目标,
        程昭
        湖北省嘉鱼县鱼岳幼儿园       437200
        摘要:培养幼儿的社会态度是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重要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幼儿能够更快速地融合到社会生活实践之中而向教师提出的教育任务。在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中只有教师做到始终以幼儿的实际实践特征为核心,才能真正将社会态度的培养渗透在符合现阶段幼儿实际参与能力        的活动模式之中,使幼儿在直接实践之中形成良好的社会态度。为此,幼儿园教师应该首先做好培养策略的制定工作,将此作为理论指导强化教育环节的系统性。
        关键词:社会态度;幼儿园教育;培养策略
社会课程是幼儿园阶段教育实践活动中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而社会态度的培养正是社会课程之中与社会情感培养等同        重要的教育目标。在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社会课程并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态度,往往能够促使幼儿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实践之中更好地待人处事,为其未来的良好成长奠定基础。在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之中为了培养幼儿形成        良好的社会态度,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社会课程教育目标以及幼儿的实际实践参与能力做好培养策略的制定工作,以此创设出更加符合幼儿社会实践环境的课程模式,为幼儿的社会态度培养创造更良好的条件。
一、利用游戏激发活动参与热情
在培养幼儿社会态度的教育课程之中,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热        情是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幼儿养成的首要态度。这一态度是聚焦幼儿内心之中的重要社会态度,并且是为幼儿社会实践的实际参与提供重要动力的主观态度。只有真正在课程中渗透这一态度的培养策略,才能使幼儿从内心之中接受社会实践参与,并在热情的参与态度作用下更为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实践环节之中去,以极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其实践的良        好开展创造主观条件。
为了培养幼儿养成热情的社会活动参与态度,教师可以利用符合现阶段幼儿实际心理特征的游戏实践形式组织幼儿开展        游戏活动,以此使幼儿能够在游戏机制的作用下直观地体验到社会活动的参与趣味性,由此激发出幼儿的活动参与热情。例如在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中笔者即组织幼儿参与到互动性较强的“老鹰抓小鸡”这一游戏活动过程之中,初步引导幼儿参与到集体活动之中。在游戏活动中笔者负责担任“老鹰”,幼儿则呈队列形式成为游戏中的“小鸡”,并且在游戏开始前,笔者组织幼儿开展了“母鸡”的竞选活动。在竞选的过程中幼儿以趣味表演、趣味自我介绍等方式展开了初步的集体活动,并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选出了“母鸡”这一角色,成为了队列中的第一位。然后,在笔者的组织下幼儿切实地参与到了游戏活动之中,按照游戏的具体规则完成了游戏实践。通过游戏化创新与优化幼儿园社会课程开展模式的方式能够利用游戏的趣味机制快速地吸引幼儿的参与兴趣,并在游戏的各个环节之中真正引导幼儿展开了与教师、同学之间社会化的实践活动。游戏的氛围为社会实践提供了极强的趣味性,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幼儿能够良好地感知集体活动中与教师或是同学互动的乐趣,并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与教育之下将游戏与社会课程相联系,使其能够真正被激发出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使其能够在该良好的社会态度作用下更主动积极地融入到未来的社会互动实践之中去。


二、利用主题引导合作协同实践
在社会活动之中往往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更加高效地完成实践任务,因此在幼儿园社会课程之中为幼儿创造团队环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团队协同参与态度同样也是课程中重要的教育目标。在这一教育环节之中,教师为了使幼儿能够切实地参与到团队过程之中,应该以制定合作主题的方式,为幼儿团队创造统一的任务目标。具有一致性目标的建立能够极大地协调团队成员的个人意识,使幼儿能够在集体之中真正将个人利益转化为集体礼仪,并共同为了同一目标展开方向一致性的实践活动,这将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切实看到团队对个人能力的增益效果,使其能够形成乐意与人交往、互助、合作、分享的良好合作协同态度。
例如在幼儿园教育环节之中,笔者以临近元旦为理由,组织班级幼儿开展了为班级营造节日氛围的主题活动,使幼儿在教师的要求与引导下共同参与到了布置与美化幼儿园班级的主题实践之中。在这一主题框架之下,班级中的幼儿首先在美化班级这一集体目标的凝聚作用下围绕主题内容展开方向一致的讨论实践,并在笔者的协调与指导下最终系统地整理出了合理的班级布置与设置方案。然后,幼儿在集体中进行了自主的分工,并以分工后的团队为单位对教师提供的道具进行了合理地利用,切实地成为了班级美化布置的一份子。最后,在幼儿团队的合作协同之下,班级能够真正得到多方面的美化,高效地完成班级主题任务。在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在统一任务目标所具备的凝聚力作用下幼儿将更积极地融入到集体环境之中,并通过协同实践认识到团队对个人能力的强化作用,使其真正形成良好的团队协同意识,并真正养成良好的团队参与态度。
三、利用情境培养社会规则意识
良好的规则意识作为社会态度培养环节中的一部分,在幼儿的社会生活实践之中承担着约束与规范幼儿行为的重要作用。在幼儿园教育实践环节之中为了使幼儿能够真正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并使其能够更好地利用相关的规则理论形成对自身行为的约束与管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关教育情境的方式组织幼儿的实践模拟活动,指导幼儿在实践中理解规则理论,并真正转化为自身的社会态度。
例如在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之中,教师可以更多地以组织的方式协调幼儿开展模拟互动活动,创造模拟生活中实践场景的活动情境。首先教师应该向班级幼儿提供模拟的情境框架,即情境主题,让幼儿在如与长辈相处、在公共场合中的行为等主题之下进行尝试性的实践,对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还原。之后,笔者将在情境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的指导,使幼儿能够在情境之中即时地将教师所传授的规则理论转化为实践行为。这种由抽象到具象的过程能够辅助幼儿快速地理解相关的规则理论,并使得幼儿在实践之中内化相关的规则理论,将其落实在未来的生活实践环节之中。通过情境创设与过程引导的方式,幼儿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在生活中做到自律,产生良好的社会参与态度。
四、利用鼓励建设幼儿责任价值
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价值观念,是为了幼儿能够在实践环节之中努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使其能够在社会责任感的作用下不怕困难、直面挫折,脚踏实地地完成社会任务目标。为了培养幼儿养成这一良好的社会态度,教师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之中应该更多地利用鼓励性教育的方式,使幼儿能够从教师的积极鼓励之下形成良好的自信心理以及自我认同感,从而使其能够真正融入到实践之中,以极高的责任感面对问题。
例如在幼儿园教育的户外体育运动环节之中,笔者即常常引导幼儿参与到相对较为困难的运动形式之中,并以鼓励的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到运动环节之中。在教师鼓励的激励作用下幼儿将更为积极地参与到运动实践环节之中,并能够真正以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正视自己的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这使得幼儿在自信心理的加持与对自己负责的责任价值观念下能够切实地面对相对而言较为困难的运动项目,并真正尝试克服挫折发挥出自己的全力参与其中。这种鼓励性引导的方式往往能够使得幼儿在参与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对自己产生更强的认同感并且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参与意识,使其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凭借更坚定的责任意识面对问题,克服困难。
在幼儿园教育环节之中培养幼儿的社会态度,教师必须始终以幼儿的实际实践特征为核心做好教学环节的优化工作,以此真正创设出幼儿能够切实融入其中的实践环节,并更加有针对性地使幼儿在课程模式的引导下实现实践体验的强化,最终真正形成良好的社会态度。
参考文献:
[1]卢广.基于生活哲学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研究[J].知识文库,2016(15).
[2]吴丽丽.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解读与实施途径[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