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明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南湖小学
摘要:写作教学是小学课程中最重要和最难的课程之一,不是教科书的内容,而是有书、有参考、范围广泛、内容深刻。教师在教作文课时,不仅要求小学生学习,而且要根据班级学生写作的特点,因此要打破每个大难点。本文立足于小学高层次,对作文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作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段作文 教学现状
作文不仅能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能考查学生的联想、想象、审美、思考等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写作能力关系到学生的长期发展。未来学生进入社会后,最需要的是语言的运用能力,一个人水平的高低要用文章来表达,所以写作能力关系到学生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在语文教学中应占有重要地位。但现实并非如此。现在小学的作文教育仍处于混乱状态,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心。十多年来,我从未听过一些体面的作文指导课,平时的作文课教师也经历过,体面的指导不足。
一、小学语文高级作文教学现状
(一)什么都写不出来
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很多怕写作的学生说“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习作该写什么,或者不知道从哪里写,怎么写也是个问题。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写作文要统一字数,增加满足习作要求的字数就行了。这样写的文章当然是零散的,结构不完整,问题偏颇,没有联系等,有很多问题。而且,字数不足的人,去模仿,抄写作文选择的人,抄写同学的人,效果更差。
(二)学生的阅读量很少
阅读量少的话,写的作文词汇枯竭,没有记述力。但目前学生的阅读量与社会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网络的普及使学生在电脑和电视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观众的冲击力远远大于书本的魅力。学生就算读书也经常读快餐类的故事书《马小跳系列故事》《笑猫日记》等。这样的故事很有趣,但文学营养不足,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什么帮助。
(三)学生的观察生活很少
古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管学生在课堂上怎么努力,都不会写好文章。小学生年龄小,所以对生活的感觉比大人少。小学生如果小心观察生活的话,生活中的小事也会给予启发。但是,很多学生没有观察生活,所以写的文章空虚,缺乏真实感。
(四)习作的基本工作不足
在教师的严格要求和许多鼓励下,经过一两次练习,学生基本上可以自己写作文,还出现了偏题、段落区别、结构不明、语言不通、标点错误、错字连连等诸多问题。这说明他们习作的基本工作不足。
二、小学语文高段作文教学策略
(一)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
教师正在学习向学生说明人的心情,表达自己的真实感。人类的感觉是在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这5种感觉之外,再加上自己心中的思想(我称之为“心觉”)的6种感觉。如果学生能在习作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这些感觉,那不就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吗?
教师要把课文和学生习作结合起来,多举例子指导。学生可以在习作中逐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听觉是耳朵听到的声音,视觉是眼睛看到的人和事物、现象等,嗅觉是鼻子感觉到的气味,味觉是舌头感觉到的味道,皮肤感觉是皮肤感觉到的冷温、疼痛、痒等,心的感觉是心中的感觉。教师必须向学生清楚说明这些,分别举例说明,指导学生每次写6个这样的句子。这样多次练习后,学生能够写出自己的实感,能够应用于练习是真实感。
(二)积极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能够使得学生有意识地自主阅读,而且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小学高段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具体地来说,笔者认为这种习惯可以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在引导学生养成每日阅读习惯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养成摘抄记录书中好句好段的习惯,积累自身的语言文学素材。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后进行读书笔记的写作,将自己的感受记录在纸上,使其更深刻更具体。如此坚持一段时间之后,阅读将变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其阅读能力也就必将得到提升。
(三)作文比阅读更重要,表达比理解重要的教育观更重要
想想在小学阶段,学生静静地坐着写作的时间有多长?教师教学生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只写文章有多长时间?我不得不承认小学语文教育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读书和背诵上了。在阅读、写作或者理解和表达中,传统的语文观往往认为前者更为重要,从而阻碍了作文教学的发展。例如我们整个作文教学体系——没有良好的作文教材,没有系统的作文指导,没有时间等,妨碍了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方法,把语文教育内容分为文教育带水的邻邦日本那分,而且把“表现”作为语文教育的首要目标。根据笔者的理解,日本的作文教育有两个特点。一是写作不是完全个人的事情,强调小组讨论,主题设计,作文资料,作文结构等由小组决定,把写作压力分配给各小组成员,强烈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二是“成功教育”,我们要在学生写作中获得成功体验。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文章兴趣,通过小组传阅、全班发表、全校发表,使学生获得这种体验。日本作文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比较现代科学,值得我们学习。
(四)向学生推荐名著
要向学生推荐有价值的中外名著,教师首先要多读名著,每次作文课都要先向学生推荐名著。学生写作文肯定要读名著。向学生推荐什么样的书取决于教师。推荐的书有趣,合乎目的,学生一定喜欢读,作文水平提高得快。
除了推荐名著外,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可以引用名著中的片段作为范文,指导学生写文章。例如,在指导写景作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米小圈上学记》写景的一部分。
名著中景色的描写都很古典,这可以为范文训练学生很长时间。如果作文课的学生每次都浸润在古典文字中,那么学生的作文水平会不会提高呢?同时教师也有机会向学生推荐这本书,学生会会更加感兴趣地阅读。
(五)获得内容,形式继续
以学生动笔为界,授课练习指导分为学生动笔前、动笔前、动笔后3个阶段的指导。动笔只实施个别的拨盘,动笔后的指导一般称为讲评,通常,习作指导主要指动笔前的指导。
动笔前的指导,尤其应该“从内容开始”。对于实习作品来说,双重转换的基础和源头——“物”不在眼前,过去的生活是脑中残留的记忆的表象,囫囵吞枣、模糊不清。因此,“从内容开始”的指导,通过语言和语言组合的语言形式得到了很大的实现。
从对“物”的感觉到动笔文的双重转换过程,需要经过运营阶段,在创作学上被称为“命运”。动笔前的指导,启发主要是命运的指导。运思大体上包括立意、选材、骨架等。思考从大到小时,进行最终生成句子的心理操作。从“从内容开始”可以看出,形式上的指导必须如影随形。
某位教师在学习实习“第一次……”的指导中,利用了“向同学们具体介绍事情的经过和感受方式”“之后”“那个时候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你的心情怎么样”等问题。从表面上看,知识就“写什么”进行交流、指导,其背后也指导“怎么写”。
笔记后的指导——讲评应该把形式指导推向明确的地方,把内容指导留在阴暗的地方,在“幸福之处”“缺少什么”或者“应该怎样修改”等形式的问题上组织讲评。但是,明处的形式指导,背后是内容指导。
总之,写作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在小学阶段,我们要磨练学生写作的技巧,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希望大家能不断探索写作教育的方法,真正促进小学生创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葛丽娟.就小学语文低段落写教育措施[J].教师博览,2014(08).
[2]阎丹.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华少年,2016(21).
[3]龚惠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内蒙古教育:视点调查基督教视线,2014,08(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