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仕清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第四小学653499
摘要:之前在我过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已经严重与生活脱轨,不仅不利于学生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增加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反感心理。但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教育界要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时,不仅要注重教学方式的生活化,还要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的同时,改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联系生活画面;创设生活情境;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进行生活化的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进而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来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生活经验中去建立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意识,这样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还能激发小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进而真正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联系生活画面,吸引学生兴趣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一种起着积极作用的情感,所以教师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来设计教学计划。虽然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陌生甚至枯燥,但是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把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画面联系起来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或者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些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以把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的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在数学课堂上。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分清楚各种类的三角形的特点,我会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的与三角形有关的事物来进行绘画,并让学生在绘画完三角形之后,对自己所画的三角形进行归类。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慢慢改变对数学知识的畏难心理,而是开始对数学知识有了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除此之外,学生还会在实际生活情感体验的驱使下,兴趣盎然的学习接下来的数学知识,这样的联系学生生活来进行数学教学的方式,不仅有利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联系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是促使小学生对数学新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这种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来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激发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除此之外还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质疑能力。
例如,在教授“图形的运动”时,由于这部分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畏难心理,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我会利用与知识相近的生活化的内容来充实课堂教学,以在为数学课程增添生机活力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生活情境的氛围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通过为学生描述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还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图形运动”的欲望,进而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数学知识的学习最终都是服务于现实生活的,尤其是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就更应该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来引导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自信。
例如,在教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加减法来进行运算,我会借助学生所熟悉的超市购物来设置生活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和兴趣。然后我会让学生从超市购物入手来激发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运算的兴趣,并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训练,以使得学生能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去。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在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的时候,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价值,进而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总之,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也是学感知世界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也促使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更新改进,与此同时,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为此,作为教师就更应该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来创新和改进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教学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2]叶利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