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凤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杨九学校 646101
摘要:
自从我们接触数学知识那天起,我们就已经和数学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在不断地感受着数学文化给我们带来的不一样的数学魅力,体验这数学这门学科给我们带来的学科特色。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呼唤具有浓厚数学文化特色的数学课堂,学生希望能够在数学课堂上玩得尽兴,学得开心。为此,我们可以将数学课堂设计成具有数学文化气息的数学文化课堂,为学生创设具有数学文化魅力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当我们营造出一种具有数学文化气息的数学课堂时,学生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会不断地质疑、提问、设计、探究、分析、交流学习中的心得,欣赏数学带来的美,会沐浴在“数学文化”照耀下的有趣的数学课堂。当这一切都变得顺其自然的时候,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闪发出它耀眼的光芒。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有效渗透 数学文化
正文:
自从我们接触数学知识那天起,我们就已经和数学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在不断地感受着数学文化给我们带来的不一样的数学魅力,体验这数学这门学科给我们带来的学科特色。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呼唤具有浓厚数学文化特色的数学课堂,学生希望能够在数学课堂上玩得尽兴,学得开心。为此,我们可以将数学课堂设计成具有数学文化气息的数学文化课堂,为学生创设具有数学文化魅力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当我们营造出一种具有数学文化气息的数学课堂时,学生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会不断地质疑、提问、设计、探究、分析、交流学习中的心得,欣赏数学带来的美,会沐浴在“数学文化”照耀下的有趣的数学课堂。当这一切都变得顺其自然的时候,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闪发出它耀眼的光芒。
数学它包含着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文化,它彰显着一种数学精神。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带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在潜移默化地渗透着数学文化。如果我们的数学课堂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文化带来的真谛,那将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享受,是一种幸福的学习。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学生在数学文化熏陶下的数学课堂,将会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遵循的原则
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内容,教师应该遵循一些最基本的原则。我们都知道:只有当按照一定的规则去完成某一件事时,这件事情才能体现出它具有的魅力所在。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我们有必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遵循数学文化发展历史原则。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多少数学家在推动数学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了多少的贡献,他们所留下的这些数学文化都是很重要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珍视这些宝贵的数学文化。比如我国数学家祖冲之研究发明的的“圆周率”,一直引领着我们攀登数学的高峰;杨辉所著的《九章算法》中的“杨辉三角”推动了整个数学文化的发展。数学教师遵循数学学科历史发展规律,在教学中必要地给学生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将会对学生学习数学,尊重历史,仰慕数学家的精神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中,将会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有益于数学学科的学习活动。
(二)遵循活动渗透数学文化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内容,还要注重设计的活动内容要丰富,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数学学科的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学科同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认真考虑数学文化活动的丰富性,多样性,活动设计内容要足够丰富,方法要足够多样,同时要具有娱乐性,新颖性,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比如,在教学六年级《圆》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工具设计自己喜欢的图形,也可以结合分数设计图案,还可以结合学过的图形进行设计……这样活动与文化相结合,学生的热情被激发起来了,学生的视野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三)数学文化要符合教学内容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不是简单的把数学文化拉到课堂上去,还要分析所要渗透的内容是否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数学课堂教学有多大的帮助。教师不能盲目地渗透,不能无选择性地渗透,要运用恰当的方式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比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结合古时候《狄多公主圈地》的实例,解决如何才能圈出足够大的地进行教学。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思考了不同的方法,讨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结合自己本单元学习的圆的面积计算内容,形成了统一的共识,解决了问题。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开发自己的大脑解决问题,了解古代狄多公主解决问题的办法,体会了人类社会的数学文明,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要关注方法
(一)倡导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氛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学生之间建立合作小组,共同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建立平等、合作的良好学习氛围。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很多的知识都是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后,寻找数学规律,形成共识,最终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师不是给学生讲解如何进行分割、弥补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最终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学习,能积极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的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二)倡导独立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
小学数学课程是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形成自己的数学素养,提高自己的学习力。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参与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积极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搭建交流、表达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在这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数学文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只给学生提示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圆的面积推导公式,学生借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中,展开问题的解决,对面积推导过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比教师的讲解更可行,同时引导关注古时候人们解决圆的面积的故事,学生也感受到了数学家在圆的面积计算推导过程中的杰出贡献。
(三)倡导分享交流质疑的学习气氛。
数学课堂教学中在关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的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有交流、质疑的机会。比如在探究分数问题中,在中国古代就有“巧用借1法”的学习内容,教材中关于古时候老人分牛的故事,学生是非常的关注,在教学中渗透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文化,通过思考、探索后,很容易形成自己的解决思路。给学生提供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的平台,能顺理成章的达成解决问题的共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点得到分享,同时感受了古代灿烂的数学文化,学生自身的民族自豪感自然由然而生。如果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文化,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敬仰也会由然而生。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要巧妙运用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渗透数学文化。
我们仔细阅读数学教材后不然发现,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文化内容,这些内容具有极高的学科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些数学文化内容的安排,正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兴趣,学生能从中了解到数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可以了解到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这些数学故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让学生能够畅游在数学王国里,感受数学文化带来的艺术美感。比如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安排的几个内容都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数学教材中28页“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61页的“巧用借1法”解决分牛问题,92页“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等内容都是学生理解数学文化重要的平台。这些内容我们可以运用到数学课堂中,作为数学知识的拓展延伸部分,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数学学科方面的杰出贡献。
(二)数学文化巧妙运用到训练的题目中。
数学文化的渗透我们还可以通过平时的数学题目来落实,将数学题目中的内容设置成内涵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了解数学文化内涵。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修晒坝的经费预算》,这看起来是生活中的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但是,经过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后,学生发现,这其中蕴含着重要的数学问题。它将会考虑到数学计算、工程设计、技术问题还有就是科学知识。教师在训练的题目中渗透数学文化内容,学生可以看到,原来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以后遇到类似的生活问题该如何解决。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数学学科发展的需要,是数学课堂改革的迫切要求,是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的新举措。数学课堂呼唤具有数学文化特色的平台,数学课堂更需要有数学文化强有力的支撑,时代发展需要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变革,数学文化需要走进课堂,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教师通过数学文化渗透数学课堂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到数学即是生活,生活即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