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期   作者:江丽怡
[导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课程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往往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江丽怡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第一中学      52500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课程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往往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要想改变数学教学的现状,需要找到一种与之相契合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究的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可改善数学教学的现状,本文即论述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更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境教学法;初中数学
        一、引言
        (一)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
情境是指“情”与“境”的交融,任何的教学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情景创设,为了能够达到教学的目标,老师基本都会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来创建一个具体的情景,以此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有激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情调中准确的接受新的知识,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因此,情境教学法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方法。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就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所处的一个环境就是一个巨大的情境,这个情境是由具有逻辑关系的小情境组成,学生只有融入到这种情境中,才能积极地去探究相关的知识。因此,在戏剧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法,是以数学教育本身的诉求为出发点,通过对数学体系的建构来让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充满兴趣。也正是这样,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情境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
(2)实践意义
将“情境教学法”融入到初中的教学过程中,打破了传统数学教学的固化模式,有效的调动了课堂氛围,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增强了学生对人生的理解,让学生提升对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的去学习相关的知识,这样学习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对于情境教学法的研究
在国外,情境教学法最早是苏格拉底在使用,也就是他通过“助产术”的问题情景的创立,来让学生能够受到启发,主动的去学习。
美国的教育学家杜威曾经也对情境教学法做出了探求,并且提出了情境教学法的流程,首先是确定目标,然后是制定教学计划并实施,最后是对课堂进行评价以及接受学生的反馈。
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20世纪初期的时候提出了创设与自然融合的情境,到自然中教学,让学生在自然中学习,将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洗让他们有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对情境教学法的有益探究研讨都对现代的学者有些很重要的启发作用。
(二)国内对于情境教学法的研究
“情境教学法”不是从国外引进的,在我国很早以前便有了这一教学方法,春秋时期孔子的教育理念中就包涵了许多情境因素,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的原因就是一种可以构建的情境,让学生了解到“愤”就是自己想知道却没有办法的时候,“悱”就是想说出来却因为一些原因不能说的时候,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来让学生得到启迪,教学的效果就会更佳。
孟母三迁这则讲的是一个孟母教育孩子的故事,也是情境教学法在我国古代的典型事例。通过描写孟母几次搬家,来凸现环境对于教育的作用,对环境的“习染”十分的重视。
通过国内和国外对于“情境教学法”研究,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三、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以点线面内容学习为例
(一)设置情境                               
(1)复习与回顾。1.①六棱柱是由什么围成的?(长方形和六边形)②面与面相交是什么?(线)③线与线相交又是什么?(点)2.①点动成什么?(线)②线动成什么?(面)③面又动成什么?(体)
(2)情境设置。提出问题:如图3-1,建筑工人在砌墙的时候,为了能够让每一行砖都在同一水平线上,通常都会在两个墙角立一根标志杆,在两根标志杆的同一高度拉一条线,你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吗?
下面让我们进入到今天的课程,来寻找答案。          
        
         图3-1


(二)探索研究
先提出问题:说一说在生活当中有哪些例子可以近似的看作是线段、射线或者直线?
然后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情景,这里选取了三个比较有代表意义的生活情境来进行展示,如
 图3-2
          
        图3-2     
大家请仔细的观察这几张图,我们可以把绷紧的琴弦近似的看作是线段,手电筒打开以后的光柱类似是射线,笔直的马路以及铁轨给我们的感觉是一条直线。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用图形表示直线射线以及线段呢?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点和线的相关知识:
直线定义: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言之: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直线AB,直线是没有端点的,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的延伸,也就是它既可以向A,也可以向B的方向无限的延伸,但是直线是不可以来测量长度的。
拓展:1、相交定义: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解析:有三条线段,分别是线段AB,BC,AC,故本题选C。
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

答案及解析:


        (四)总结
线段、射线和直线这堂课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去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从线段来引出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让学生通过一些情景和动手操作来对这三者进行理解,让学生既培养了合作意识,也能够通过借助一些画图工具来画出相应的图像,让学生有了成功的感觉因此而对于数学也更加的感兴趣了。教学将线段、直线和射线这三者的特征的认识作为重点。让学生对他们之间联系和区别有了掌握,而教学的难点在于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体会,能够清晰的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而连接它们的这条线段,就是它们之间距离的概念。
  (1)具体情境中抽象概念。
认识射线的时候,因地制宜的使用多媒体设施所带的激光灯,从中抽象出射线的概念,让学生找到射线的特征,知道射线是有一个端点,没有端点的一端可以无限的延长。在对线段和射线进行认知以后,通过让学生对这两者的共同点和不一样的地方进行讨论,并且举出一些生活中这两者的例子,接下来线段为什么没有延长性进行解释,并顺理成章的引出直线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对直线和线段的图像的研究,发现直线没有端点并且可以向两端无限的延长,然后让学生对于线段、射线和直线这三者进行区别和联系的探讨,再让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的同时,也圆满地完成了教学重点的内容。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做一个可以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活动,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自己独立的去进行观察和做题等等去发现三种线的不同之处,比如在对线段进行认识的时候,学生通过观察、寻找、举例、绘制,一步一步的,对于线段的概念有所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和开创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扩大了知识面,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四、教学中要改进的地方
就这个教学内容安排来说,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个问题的重视度不是很高,主要还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在某些程度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的拓展都受到了限制。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对于语言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高,在课堂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基本都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鼓励学生,教师的语言在课程当中有很高的价值,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
总之,在这堂课的学习当中,通过对情境教学法的引用和实施,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和教材都进行深入的了解,来找到教学的切入点,最终让教学任务圆满的完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