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锋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第一中学 364100
摘要:新课程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浪潮下,生本教育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教师们也逐步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创新。高中化学是研究物质与变化的学科,对学生从化学角度认识生活至关重要。因此,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概述生本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实现课堂创新以此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效率和化学核心素养同步发展。
关键词:生本理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对策
在最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中,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的实现成为了教师们追求的目标之一,不管是教材还是教学方法都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进行了创新。进入高中以后,化学学科知识的难度升级,对于学生是一种挑战,教师们也开始进行创新,希望促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产生兴趣,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高效获取化学知识,真正凸显出学生课堂主体性。
一、教学情境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下,对知识自主探究和参与的兴趣度不高,所以获取知识的效率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情境化教学是新课改以后提出的新颖的教学手段,获得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特别是针对难度较大的学科而言更是意义重大。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在尊重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情境化,以此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例如,学生在学习“铁的多样性”内容时,高中化学教师一上课将科学家搜集新疆陨铁、纳米比亚的霍巴陨铁以及磁铁矿、赤铁矿等的故事讲解出来,并由此提出问题“铁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它们的本质都是铁单质还是含铁的化合物”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当学生讨论过后,教师没有立即给出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自主说出身边的铁。很多学生将厨房中的锅、院子里的铁栅栏、教室中电线等回答出来,教师也为其补充了涂料、含铁保健品等常见的含铁的物质以及实验室中的绿矾、铁粉、氯化铁等图片展示出来,为讲解亚铁盐和铁盐等知识点打基础。由情境引出化学知识的课堂中,学生们的参与度明显提升,学习热情也随之升高,为在课堂中高效获取化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信息化,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众所周知,化学学科知识点包含抽象的概念、化学公式等内容,常常令学生出现畏惧心理,进而难以融入课堂学习氛围中。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高中化学教师也可通过实现教学信息化,将抽象的化学知识点变得形象又直观,也能够将化学课堂打造地丰富多彩,还可以增大课堂的教学容量,以此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高效获取更多的化学知识与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化学键与物质构成”内容时,高中化学教师一上课先带领学生复习了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点,同时利用微课将多种原子组成多种多样物质的公式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促使其明白物质的原子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紧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实验直观呈现出来,促使学生自主思考“为什么只有在通电的情况下水才会分解”,为引出化学键和物质过程夯实基础。
当讲解到“离子键”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氯化钠形成过程中得失氧以及静电作用的过程呈现出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整个过程,并由此理解阴阳离子成键是通过静电作用实现的。与此同时,教师又将氯化钾、氯化镁、氧化钙等晶体呈现出来,再次鼓励学生模仿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书写出其得失氧的整个过程。在信息化的化学课堂中,课堂教学容量大大增加,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效率也随之升高。
三、教学趣味化,提高学生参与度
生本理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他们学习效率提升的关键所在,也是调动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动力。高中化学教师可以秉承生本教学理念实现趣味化教学,以此促进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学习与探究的兴趣后,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化学知识的获取,并且从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例如,学生在学习“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内容时,高中化学教师一上课先组织了猜谜游戏,促使学生猜测“具有水的外形、具有火的性格,并且在生活中常常存在的液体是什么”。很多学生能够立即猜测出“酒”,教师也由“酒”引出化学概念“乙醇”,促使学生继续结合生活经验描述和概括“乙醇的物理性质”。猜谜游戏促使学生对化学课堂产生了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的回答中,有的人提出了乙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的人提出乙醇具有特殊的香味;还有的人提出乙醇可以和水相互融合;也有人提出乙醇能够快速挥发吸热。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将乙醇的结果图展示出来,促使学生思考乙醇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为后面探究乙醇与钠以及乙醇的燃烧等实验活动奠定基础。在趣味化的化学课堂中,学生们的参与度明显升高,真正成为了化学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综合化,增强学生化学素养
新课改除了要求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外,还提出了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鼓励教师实现课堂创新来实现这一目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还能够促进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真正价值。高中化学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实现教学综合化,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汲取基础化学知识的同时化学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为其后续学习夯实基础。
例如,学生在学习“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内容时,高中化学教师一上课先可以将炼铁高炉尾气之谜以故事情境的方式呈现出来,促使学生思考高炉尾气处理的方法并由此引出化学反应。随后,教师将镁条燃烧后剩余白色氧化镁、钠和水反应后溶液变成红色的实验视频呈现出来,促使学生思考化学物质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同时,教师也将不同实践内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过程中的消耗量以及三氧化硫的生成量之间的数据变化表格直观展现出来,促使学生通过分析数据了解到化学反应发生一段时间后会趋于平衡,为教师抽象出可逆反应概念打下了基础。在多种方法并用的综合性化学课堂中,学生们的化学思维、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等核心素养都会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综上所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秉承新课改教学理念实现创新,以此促进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实现,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使其化学学习效率以及化学核心素养也随之发展,进而为其灵活掌握和应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或者解决生活问题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海丽.生本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高中数理化,2019(6).
[2]崔静.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生本理念的开展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00(008):P.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