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期   作者:董洁
[导读] 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下,教育信息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董洁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港学校
        摘要: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下,教育信息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也顺应了时代的趋势,积极地开战了信息化的教学课堂。信息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为小学生提供了诸多学习的便利,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小学生在信息化的数学课堂中逐渐培养起兴趣,有助于小学生构建起全面的数学逻辑思维。在开展信息化的教学时,教师需要注重起教学流程的合理性。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数学;兴趣;教学流程
引言: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进入了信息化的阶段。新课程改革作为信息化社会中教育界新的政策,要求教师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发展看作首要的教学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培养起综合的数学素养。信息化的数学课堂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进,通过多媒体、互联网、微课等新型教学形式内容,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在信息化的数学课堂中,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课堂内容中全面提升了数学能力。以下便是开展策略的探究。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现状
(一)教学方法设计不合理,呈现单一化趋势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形式为应试教育,因此大部分教师形成了将学生的成绩视为重点的教学理念,并不利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开展。纵观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可以发现教师遵循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存在着不合理性,在总体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呈现着单一化的趋势。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仅仅利用数学教材、黑板等。在单一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减少,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降低。
(二)课堂教学设计流程不规范,缺乏逻辑性
        数学学科的知识概念具有着逻辑性和层次性,然而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流程并不规范。教师在制定教案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对小学生开展的教学内容有着随意性,导致了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思维不连贯,不利于小学生塑造完整高效的数学逻辑思维。
(三)教师的课堂地位不明确,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将自身的课堂地位进行明确,同时忽视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授课方式通常为填鸭式,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致使小学生对教师产生过度的依赖,不利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二、如何做好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
(一)利用信息技术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最好的老师。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在信息化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为小学生将课堂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在形式内容上有着丰富多样的优点,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创设出具有趣味性、针对性的数学课堂。小学生在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中逐渐培养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小学生形成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保障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中“位置”这一课时。教师为了使学生对位置的概念有着清晰、深刻的了解认知,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的设计。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为学生设计制作互动的游戏,通过动态卡通的形式,如动画中小猴子在小兔子的左边,小老虎在小兔子的上边,以此教师来与小学生进行互动的课堂活动,使小学生对位置的概念进行学习。通过多媒体课件这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小学数学效率得到了保障。
(二)利用信息技术规范教学流程,高效实施教学
        教学流程的规范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进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可以使小学数学教学做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规范教学流程,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得以高效实施。
        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中“认识图形”这一课。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备课,将电子教案以及多媒体课件进行制作。教师在正式的课堂流程中需要注重小学生的主体位置,为学生设计高效的课堂流程。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教学流程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范,有助于培养学生塑造数学学习的思维体系,使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性开展。
(三)利用信息技术科学有效评价,促进共同成长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关键的环节,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有助于师生之间在评价环节形成友好和谐的关系。
        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中“认识钟表”这一课。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小学生进行问题的设计提问,如在多媒体中为学生展示钟表,让学生讲出对应的时间,同时教师对小学生的回答评价,并且,教师也要注重对小学生的鼓励。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加,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
结束语:
        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教师应把握住时代的机遇,将自身课堂进行丰富多样的创新,为小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使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全面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建芳.信息化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及反思[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7).27-28.
[2]吴水圣.信息化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东西南北:教育,2016,0(1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