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平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兆雅镇杨九学校 646101
摘要: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将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技能和生存本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的人生发展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将数学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彰显数学学科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从源头上建立起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彰显数学教师的魅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教学,可以更好地进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凸显数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数学与数学文化 融入与设计活动 方法与措施
正文: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将数学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彰显数学学科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从源头上建立起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彰显数学教师的魅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教学,可以更好地进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凸显数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阅读教材时要关注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内涵
我们都知道,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关注度是有限的,如何激发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被外界的环境打扰,潜心探究生活中的数学奥秘。未来解决好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将数学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的文化内涵、精神实质,感受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它所具有的数学美、人文美。
比如义务教育西师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关于《平移、旋转、轴对称》这个部分的教学,如果我们只是引导学生理解平移、旋转、轴对称的概念,并掌握方法,这样教学看起来似乎有些枯燥乏味。为了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生活中的数学文化融入到课堂上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基本图形,利用平移的方法,设计自己漂亮的图案,或者利用旋转的方法,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或者利用轴对称的方法,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更有挑战性的活动就是将三者结合起来。学生在自己设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学会了数学知识,同时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数学文化融入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数学文化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需要,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数学学科教学在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数学思想的发展,将数学文化内涵融入到数学课堂这样一个层面,使得数学课堂更具完整性、科学性,数学学科内涵更丰富,促进数学学科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章节内容时,教材中只是浅显地给出了循环小数的概念,学生只需要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即可,但是对于循环小数蕴含的数学美感学生是没有涉及到的。为了深入挖掘循环小数自身的特征给数学学科带来的强大魅力,学生更深地感受循环小数的美感,教师引导学生对循环小数进行深入探究,分别对除数是3,6,7,9,11,13的商进行研讨,在研讨活动中,学生经历大量的计算,寻找到了循环小数的规律,特别是对除数是7和9的循环节进行排列后发现了他们的一般规律,即这些循环节可以组合成一个比较规则的对称图案,还可以找到循环节平均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的和是999。
在学生发现规律后的惊呼声中说明他们领悟了原来循环小数还有这么重要的特征,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学科的神奇与强大的魅力。
三、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措施
(一)正确看待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
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是一种发展趋势,它带来的将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我们知道,数学文化是数学内涵提升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数学方法、数学思想,融入数学课堂的重要环节。数学文化它体现的不仅仅是数学思想和方法,还有它存在的数学美感、数学规律以及数学学科特有的学科文化。我们要知道数学文化的精髓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内化,比如我们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单元时,我们可以通过采用画、拼、剪、贴、割、补等方式进行教学,给学生搭建动手操作的舞台,更好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的是平移、旋转方法的运用,运用的是数学转化的思想。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理解了三种图形的相互关系,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活动。
数学文化不仅仅是体现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的数学文化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来呈现,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在数学文化活动中增添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学生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活动中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在选择和设计数学文化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科学谋划,合理安排,既要能体现数学文化带来的方法与思想,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趣味性。比如在设计数学文化周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数字的美;三四年级可以设计一些图案设计,选择自己已经学过的数学图形,设计自己的数学图案;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利用平移、旋转、周对称设计更具挑战性的数学图案;另外还可以设计数独方面的内容,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教师也可以根据数学教材中的具体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数学趣味活动。
(三)正确看待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的关系
数学知识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数学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师要科学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正确看待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让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可能性》中,学生对掷硬币可能出现的结果存在疑惑,教师可以根据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和记录表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分析记录数据。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方式,寻找数学问题的答案,发现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无限接近于一半。其实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接触,当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后,对数学文化活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会进一步思考,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都是数学知识。
只有教师所讲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主动探究的数学文化活动,学生才会对数学知识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实际上,教师在研读教材的时候,就可以对教材中的活动进行梳理,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换为好玩的数学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构建概念,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数学文化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十分的必要,也十分的重要。数学教师要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板块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数学课堂,给学生提供可以更好的感受数学文化魅力的活动。通过拓展数学文化活动融入数学课堂的渠道,增添数学文化的内容,设计丰富的数学文化活动,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引导,开发学生的潜在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在强化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发展的同时,作为数学教师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数学教师也要加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深入了解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深挖数学文化内涵,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更好地落实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