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形结合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对策探析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期   作者:莫神行
[导读] “数形结合”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数字和图形进行有机的结合,

        莫神行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国太完小530400

        摘要:“数形结合”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数字和图形进行有机的结合,来巧妙的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但是难点在于图形的设计,本文围绕教师如何在‘难点’、‘衔接’、‘关键’、‘本质’、‘困惑’这几处设计数学图形来进行探究。
关键词:数形结合;教学优化;小学数学

前言: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巧妙的应用“数形结合”,可以很好的引导小学生将抽象性的事物具体化,这样便于小学生更好的学习了解数学,对促进新课程目标的落实有着重大意义,文章就“数形结合”应用的意义和策略提出了几点看法,去探索实践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
一、“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意义
(一)“数形结合”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
        对小学生的数学教学应该注重体验性,多多联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习惯,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思维进行体验式教学,让数学课堂成为小学生学习的精神乐园,可以再开展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活动,有助于小学生更好的提高智力。
(二)“数形结合”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数形结合”,让小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形去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对小学生发展认知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可以把一些生活中的建筑物和物品,利用多媒体将其立体动态化,让小学生了解到原来生活中的建筑物,都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来进行表达,由此将“数形结合”有机的与实际数学生活相互结合,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情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1]。
二、“数形结合”在小学教学过程当中应用的策略
(一)在‘难点处’设计图形
        “数形结合”可以让小学生把那些抽象性的数学问题,通过图形的方式来进行直观的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观察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日期有关的问题:“问小学生,相信同学们肯定都知道,今天是星期1,那么就请同学们来计算一下921天之后是星期几”,这个问题乍一看发现好像很难解决,但是当教师把这个问题,通过图形的方式画出来的时候,小学生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好像没有看来那么难了,这时候教师再用小学生,当下所掌握的知识去讲解这个问题,小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二)在‘衔接处’设计图形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兴趣来设计一些逆向性的思维问题。


        例如:“说有一天,陶渊明拿着酒壶,上街去买酒,途中遇到一个卖酒的店铺,就会加上一倍的酒,遇到一个卖花的店铺,就会喝掉一斗酒,路上一共遇到了三个酒店和花店,喝完了酒壶中所有的酒,问酒壶中原来有多少酒”。小学生听完这个问题肯定会觉得很困惑,这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图形的设计,来引导小学生进行逆向思考。
(三)在‘关键处’设计图形
        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通过画各种图的形状,去尝试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教师再通过关键图形来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思路,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市中心公园的清水河上有七座大小不一的桥,连接着清水河中心的两座岛屿和四块大小不一的陆地,问:李华从四块陆地中的,任意一块陆地出发,绕一圈之后再回到原点,途中是否可以经过每一座桥?同学们可以自己画图进行实践探究。
(四)在‘本质处’设计图形
        数学的本质就是站在数学知识的角度去观察世界,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提升小学生的数学了解能力。
        例如:每个班级里面都会有钟表,教师可以利用班级里的钟表,设计一个教学问题:说如果有一台时钟,只有时针是正常运转的,分针每小时逆时针旋转80分钟,但是,偶尔一个时间段显示出准确的时间,假如在某一天9点半的时候,时钟显示了正确的时间,问这台时钟下一次显示正确时间会是什么时候?这个问题看似很复杂,但是只要抓住了问题了本质再画出相应的图形,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五)在‘困惑处’设计图形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一些问题,给小学生造成一种短时间的焦虑感,让小学生在被动状态下产生主动的思考,教师要因势利导画出一部分图形,让小学生产生一种急于解决问题困惑感。
        例如:设计一个数学问题,“1+2+...+100=?”教师先在黑板上把1和100连起来,然后让小学生把2和99、3和98连起来,观察一下有什么共同点,在仔细思考一下接下来应该怎么作。
        又或者设计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假如小明同学喝一杯水,第一天喝了1/2,第二天喝了第一天剩下来的1/2,第三天接着喝第二天剩下的1/2,以此类推,问5天之后小明同学喝了这杯水的几分之几?教师可以让小学生通过画线段或者正方形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教师在从旁协助辅导[2]。
结束语:总而言之,只要通过在‘难点’、‘衔接’、‘关键’、‘本质’、‘困惑’这几处,设计出了便于小学生理解的数学图形,就可以初步的为小学生搭建一个求知欲丰富、学习热情积极的拓展思维的数学平台。让小学生通过“数形结合”这种数学思想,进行自主学习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让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陆渊.“数形结合”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J].新课程(教师版),2013(3):58-59.
[2]江忠.巧用数形结合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01):101-106+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