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存
山东省滕州市龙泉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普及与深入,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模式也随之愈来多样化,小组合作学习法就是能够满足素质教育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之一。笔者主要分析了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并且以三个实际教学案例阐述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素质教育;指导策略
众所周知,很多小学数学老师都会在教学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但是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讨论达成合作,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法才是有效的,但是纵观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很多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只是流于形式,学生也是应老师要求进行表面上交流与合作,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很多学生会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和时间来进行嬉笑打闹,从而无法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法的优势,大大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与教学资源。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以及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深入研究,提出以下三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
一、小组内成员合作计算
数学运算作为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内容,无论是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其结果都具有唯一性这个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仔细认真地对待每一步运算过程,采取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才能准确高效地得出计算结果。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法运算时,数学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人一个小组的形式,并且让小组成员合作计算得出39+89+23+72+21+77的结果,每个学生可以算两个数字的和,三个学生得出各自的和之后,第四位学生才算出最终的结果,为了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每位学生都应该做到仔细认真,不能出一点差错,数学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理,为得出结果又快又准确的小组准备精美礼物,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合作计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学生在合作计算的过程不仅可以掌握两位数加法运算的内容和方法,而且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组内成员合理分工
笔者认为,小组内成员虽然在4到6人,但也是一个小集体形式的存在,小组内成员只有进行合理分工,极大地发挥出每位小组成员地优势与特长,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几何图形”一课时,数学老师可以给出提出让学生自发地进行小组内的成员分工。例如让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做美工,用剪刀和纸张制作出几何图形的剪纸,让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学生将单个剪纸图形拼接成日常所见的事物,而让逻辑比较清晰以及归纳能力较强的学生总结出这个组合图形里一共包含的几何图形的名称以及数量。通过合理分工,每位学生都在为小组的任务而付出自己的努力,不仅可以高效地完成老师布置的数学任务,从而加深对数学几何图形的认识与理解,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地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为学生解决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三、小组内成员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众所周知,人的本性弱点就是懒惰、拖延,而这种弱点将会大大影响学习效果与学习质量,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自制力和自我约束力都相对较差,因此常常需要在老师以及家长的督促下才能完成课堂学习以及课后作业,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局限性,老师和家长并不能时刻叮嘱与监督学生,而小组合作学习法则有效地解决了无人监督的问题,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引导和鼓励小组内成员相互监督,取长补短,从而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例如当学生完成课后作业之后,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换检查,学生在检查其他成员的作业时发现问题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其他成员的解题思路和自己的解题思路有所不同时,数学老师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学习其他同学解题思路的亮点,从而实现取长补短的学习目标。当小组内部成员出现偷懒以及敷衍等行为时,数学老师要鼓励学生及时作出提醒,相互监督,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可以积极向,努力进取,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教学质量与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法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传统的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不仅仅无法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会浪费教学资源与教学时间,因此,数学老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指导策略,通过引导小组成员合作计算,小组成员进行科学合理地分工以及引导小学成员相互监督,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最终实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学习效果,突出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教学优势,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明金.聚焦核心素养,践行魅力课堂: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19(3).
[2] 马君琴.生活数学 数学生活:浅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J].数学教学通讯,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