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期   作者:兰贤雪
[导读] 随着大家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数学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兰贤雪
        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叫安镇平江村小学  535522
        
        摘要:随着大家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数学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只有在教师不断开发与探索多元化教法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阶段学习发展需求,进而实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愉快体验性,从而才能为教之有效、学之高效课堂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本文基于小学数学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研究为题,通过三个方面的教学研究,希望能够保证学生数学成绩和数学能力的稳定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元化;方法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建立人本教学观,积极围绕学生、激发学生、发展学生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出符合学生学习实际需要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保证学生有效学习质量的可持续提高。故此,本文基于小学数学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研究为题,通过研究转变传统思想,科学设计目标、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实施赏识评价,增强学习动力三个方面,来提升小学数学整体的教学质量,有效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愉快体验性,从而为高效、优质课堂的产生奠定坚实的教学基础。
        一、转变传统思想,科学设计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最初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只有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上,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反之由于教师主观判断偏向,设计过高、过低的教学目标,都不利于教与学效率提升。所以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己的传统教学观和学生观,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需要、知识接受水平、学习最近发展区、不同学生学习差异性,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目标,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两级分化现象出现,才能更好地促进不同学生都能够获得自己最大化的知识受益和能力成长。同时,在客观学情的掌握与了解上,教师还需要对教材内容有着自己独特、深刻的理解,能够根据自己的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要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进而实现即满足教材编著者的教育述求,也能够符合当前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需要,两者结合下提出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助力教师提出服务目标的教学方法。
        例如,设计《观察物体(三)》的内容上,【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从正面、上面、左面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物体的。学生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发现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摆多种符合题目要求的立体图形,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情分析】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会提高,但由于立体感还不是很强,所以需要多次操作才能明确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图形,可以摆出很多种不同的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摆一摆的活动,使学生学会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2.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想一想,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从一个面看到的形状摆出立体图形。2.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若干、投影仪……。总之,只有当教师对教材、学情了解的越加彻底与全面,才能有效提高自己教学的针对性,才能提升自己课堂教学节奏的掌控力,从而为高效化、优质性的课堂产生开启一个良好的开始。
        二、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独特优势,如今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工具成为一线众多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借助信息技术的教学,将会发挥出更大的教学价值。

因为,小学数学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是抽象化、逻辑化、算式化的学科代表,但是小学生由于心理与生理尚未成熟,自身正处于形象化认知思维的初步发展阶段,自身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推理思维、空间想象等能力,那么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表现的相对吃力,假设教师继续延续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那么必然会造成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长久以往,很容易造成学生偏科或者负面学习情绪的滋生。鉴于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集合声光影像为一体的教学工具,将数学知识静态化、抽象化的表现,转变为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画面,这样不仅大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理解能力,也将更好地发展学生数学兴趣的形成,从而最大化提升数学课堂教与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三)》一课上,其基础教学目标是推动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探索图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与性质,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这个教学过程中“探索图形形成轴对称或旋转的特征与性质”是难点之一,因为该阶段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难以通过图形去联想、去发散把握其中图形的诸多特征。那么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教具,先为学生呈现一个“游乐场”场景,场景里有着学生喜欢的各种游玩设施,如:滑滑梯、海盗船、摩天轮……。还有空间飞舞着各种各样的风筝,如:蝴蝶、蜻蜓、大蜈蚣的风筝。然后在教师图文并茂的引导下,告诉学生这里面藏着非常多的数学秘密,今天我们课程就是探秘之旅。这个过程鼓励与激趣学生寻找和辨别符合轴对称特征的事物,在逐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欲望过程中,教师在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增强,如:家庭的钟表,草原上的电力风车……。在这些过程中都是为学生建立直观性认识,能够帮助学生形象化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旋转等特征。这样教与学过程不仅趣味十足,还能够进一步降低知识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理解。
        三、实施赏识评价,增强学习动力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该理念主要倡导教师要“承认学生差异、允许学生失败、贯彻爱心、耐心、责任心的教育。”从人性的本质需求上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同时,赏识教育也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这不仅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观,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学习韧性,从而对于发展学生主动学习者角色有着关键性促进作用。为此,教师应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贯彻赏识化教育评价,以此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目的。那么在赏识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守三个原则,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赏识教育的价值与作用。第一,教师需要具备同理心,只有具有同理心,才能提升自己换位思考的能力,积极代入学生学习的立场上,感受学生、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这样才能助力教师发现不同学生的学习优势和自身存在的闪光点,从而才能提升教师赏识教育评价的针对性。第二,改变传统师道尊严的观念,立足良师益友的身份,积极融合到学生集体活动中,这样不仅升温了师生和谐关系,也将在学生面前建立和谐可亲的教师形象,使得学生对自己老师不畏惧,学生才能踊跃发言,愿意向教师吐露心声,助力教师更好地掌握不同学生学习和内心的实际状况。第三,教师要善用非肢体语言。如:一个鼓舞的眼神、一次亲密地摸摸头、拍拍肩膀,这样将会提升赏识教育的功效性,使得学生内心备受鼓舞。只有在三个原则下实施赏识化教育评价,才能更好地保证赏识教育评价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探索上,教师需要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化、复杂性的教育工程,所以需要教师建立人本教学观,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探索与开发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促进学生数学成绩和数学能力的良性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滑光霞.浅谈新课改下倾听艺术在课堂的运用[J].吉林教育,2010(01):68.
        [2]祝子广.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知识运用过程的设计[J].新课程(教师),2010(01):104.
        [3]朱凤玲. 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A]. 北京中教创新软件发展研究院.国家教师科研基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