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花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燎原小学
摘要:“综合与实践”课是新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的一个新领域,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孩子们在实践与活动中把“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这几个部分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让学生探索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 活动 探究
要上好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通过这些年的实际经验和反思,我认为作为我们教师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在上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之前先要为学生打好知识基础,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
在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课不是学习新知识点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比如在教学《班级旧物市场》这节课时,孩子们在实际的物品买卖交换时就需要孩子们先要认识人民币,知道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进率,能快速的进行人民币的换算,会根据物品的实际价位付钱、找钱,在计算物品的价钱时要熟练运用整数的加减法以及乘法进行计算,而这些知识的储备必须在前期打好基础,孩子们才会在课堂中运用自如。
二、在设计综合与实践课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
我们知道数学要为生活服务,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可以利用现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究,学生才会感觉比较熟悉,做起来会轻松一些。比如《班级旧物市场》,《上学时间》《旅游计划》《包装的学问》等等这些教学内容都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使学生感觉这些问题就在自己身边,是在解决自己平时生活中的问题,这样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更乐于解决,也使得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三、课前动一动,淡化孩子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平时我们的课堂总是让孩子端正的坐着,当孩子手上有可操作的东西时,孩子的注意力马上就会被转移,而且低年级孩子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弱,他们手中只要有东西,就会不由自主的在课堂上玩起来。如在学习分扣子时,孩子拿着小纽扣不停的玩,一节课下来总让老师强调纪律,很显然这些学具成了孩子手中的玩具。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场景,因此在上课前就让学生把所带的学具,动一动玩一玩,没有任何限制地让学生玩,以此来淡化他们的新鲜感与好奇心,当课堂上再次用的时候,孩子对学具就没有了一开始的新鲜感。这时候教师再让学生用学具,学生就会把注意力放到问题的解决上来。
四、养成良好的动手操作习惯
课堂上要用学具时,课前一定要给学生打好“预防针”,让学生知道学具什么时候用,怎样用,用完之后该怎么办?这些细节的要求,都要让学生慢慢做到。比如课堂上要学生用人民币时,我就要求孩子们把人民币统一摆放在文具盒里,用的时候学生才拿出来,用完之后迅速放回文具盒。这时肯定有一些孩子正用的高兴,速度会慢一些,老师可以表扬收的快的同学,以此来带动其他同学。
五、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景中解决问题。
要给学生创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并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如《班级旧物市场》,在上课时,我们把操场的一角布置成一个个小摊位,把所买卖的物品进行分类,所有的文具摆一起,所有玩具摆一起,书摆在一起,而且摊位前都有两个有售货员,孩子们感觉就像真的进到市场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合作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实践领域,使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有利于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
六、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和资料的收集工作
比如在教学《班级旧物市场》时,因为课堂上要用到人面币,和一些孩子们不用的旧文具,旧玩具等物品,在活动进行的前一周老师就把任务布置下去让孩子在家里搜集旧物品。而且和家长一起把物品的价格定好,然后再在物品上贴上写有价格和姓名的标签,为后面的活动做好准备。再比如我们在开展《华容道》游戏时,提前让学生搜集了有关华容道的典故,而且每人准备了一套华容道的玩具,在家里和家长共同玩一玩,这样不至于课堂上孩子对这部分知识感觉生疏。
七、注重同学之间的分工合作
课堂上为了让孩子们都参与进来相互学习,保证实践活动课开展的有实效有秩序,就要做到较好的分工与合作。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在小组里的角色及职责,明确自己的任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可以担任操作类角色,写字速度快的可以负责记录,语言表达好的可以负责代表组员跟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结论。这样每个人明确自己的任务了,让孩子有使命感,既调动了孩子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八、让学生把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分享给大家
课堂中当学生实践操作完成后,教师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操作的过程。比如在学习《班级旧物市场》时,学生在购买物品时经过了询问价格,付钱,找钱等几个环节,为了能检查学生的思考过程并且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把自己买卖过程分享给大家,这时候就让学生像一个小老师一样,到讲台上说出自己的买卖过程。学生能清楚地说出自己动手过程,说明她已经理解掌握了,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九、学生的实践操作要给与适当的引导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一开始学生肯定不会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实践操作,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如在让学生动手剪轴对称图形时,一开始,学生就不知道该怎样剪,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剪纸的视频,或者亲自示范先剪一个简单的图形,这样孩子心里就会有参照的例子,就会尝试着剪出简单的图形,在经过不断的尝试,也就会进行新图形的创作。再比如学习《旅游计划》时,孩子们能想到租车的问题,买门票的问题,吃饭的问题等等,但是这里面涉及到优化问题,孩子们有可能没有注意到,就需要老师给与指导。
十、注重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在组织的“秋游中的数学问题”时,以学生现实的秋游活动设计为题材,让学生综合运用时间与人民币等知识去解决秋游中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如:租车问题、门票问题、购买食品问题等,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将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使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吴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