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期   作者:王慎伟
[导读]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不管是教育部门还是学生的发展需求都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

        王慎伟
        山东省滕州市滨湖镇望重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不管是教育部门还是学生的发展需求都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要将数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即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也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文主要通过三个教学案例提出了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之一,在素质教学的背景之下,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老师的教学目标已经不仅仅是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数学考试成绩,而是要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生活化教学这一教学理念应运而生。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三点可实施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如果数学老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定理或者数学公式,无论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成果都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每一个数学定理或者数学公式的存在都是建立在一个客观事实之上的,即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这个数学定理的转化形式,因此,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间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一课时,学生对于未知数X以及未知数X的次数存在困惑,数学老师可以创设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例如学校图书馆一月份存书量为5万册,三月份的存书量为11.5万册,那么学校图书馆的每个月图书增长率是多少呢?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数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个未知的增长率设为X,二月份的图书存量为5*(1+X),那么三月份的图书存量为5*(1+x)^2,从而列出一元二次方程5*(1+x)^2=11.5,并且按照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式来求解X,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不仅可以感知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挖掘生活内容
    上文已经提到,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所谓的数学语言通常是一些数字、运算符号,但是这样的数学语言无疑是非常枯燥的,无法激发学生的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与学习兴趣,因此,数学老师应该拥有一双发现生活数学知识的眼睛,并且将抽象的数学语言转化成生动简单的生活内容,从而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一课时,数学老师可以将坐标轴的正负轴转变为走路的东西方向,例如数学老师可以说小明的家门口有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小明先走5米,又走4米,并且提出问题,小明现在哪个位置呢?这个生活内容中存在着多种可能,例如小明先向东走5米,又向西走4米,数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小明此刻的位置就可以用数学语言表示为“5-4=1”,即小明在家门口向东1米处,数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回答出如果小明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都走4米之后的小明的位置。数学老师通过挖掘生活内容,实现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思维广度与思维深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开展生活活动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都是在教室中展开的,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仅仅局限在数学教材之上,因此学生的思维与视野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数学老师除了采取以上提到的策略将生活带到数学课堂以外,还可以将数学课堂带到社会生活中,即积极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例如在学习和认识“极值”这一数学概念时,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去调查本市的用电情况,即何时出现用电“峰值”,何时出现用电“谷值”,并且了解本市的供电局在不同的时间段的计费标准,并且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经验分析出现用电峰值和用电谷值的原因。学生通过亲自调查实践来学习数学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内涵,从而让学生可以感知到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而且相比于传统的“老师教授--学生接受”这样被动的学习模式,学生是自发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感知数学的真理,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只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数学老师在进行教学时构建与生活相关的数学知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挖掘生活内容以及开展生活活动等措施来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从而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感知数学魅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丰富学生的数学视野,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升了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明金.聚焦核心素养,践行魅力课堂: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J].知识窗(教师版),2019(3).
[2] 马君琴.生活数学 数学生活: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 之“生活课堂”[J].数学教学通讯,2019(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