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期   作者:王海英
[导读] 知识是在不断更新变化着的,而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则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获取到新的知识,
        王海英
        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
        摘要:知识是在不断更新变化着的,而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则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获取到新的知识,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师要改变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一直依赖着教师去学习。教师要从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入手来设计出合理的自主教学计划,不断地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逐步地形成扎实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地不断提高。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原则;教学策略
        高中学生正处在逻辑思维快速发展的年龄阶段,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会比较深刻,并且已经掌握了灵活处理数学问题的基本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智力、能力成长需求来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提高学生在教学当中的参与程度,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发展之间的联系,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得到释放,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下就是对此的一些具体看法。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原则
        趣味性原则。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思维也会因此产生惰性,从而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使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降低教学的难度,让学生乐于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
        循序渐进原则。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深入分析学生的现有接受能力,并且结合科学的教育观念去探索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并且根据得到的结论来设置教学的难度,使学生可以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循序的提升,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知识,导致学生“消化不良”的情况。
        开放性原则。数学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入手,引导学生用包容的目光去看待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活力,从而在开放性的教学中使学生积累更加扎实的数学学习基础和经验。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1.强调学生的兴趣养成
        兴趣是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没有兴趣,学生的状态就会是被动的,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养成,结合该年龄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创设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景,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愿意为了构建知识而付出努力,从而有效开发出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比如,在教学“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这一节内容时,笔者构建了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现在我们将书本竖起来,那么书脊和桌面形成的角是直角吗?”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说出了自己认为的答案,都认为是直角。接着,笔者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你们可以这么肯定呢?我就不认为是直角!你们有什么证据可以断定一定是直角吗?”这样,就利用一个生活化的小情景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站在解决问题的角度去展开知识的探究,从而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开发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构建更加灵活的数学教育环境,让学生可以时刻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和乐趣。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在学生的不断实践中,习惯会逐渐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学生带着健康的习惯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在点滴的积累中获得数学学习能力上的提高。教师一方面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一方面也要鼓励学生自主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每次上课之前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主要包含上课之前、上课中、上课后三个部分。在上课之前,学生制定的计划主要围绕预习这一活动展开,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预习计划,包括使用的时间、要预习的知识等。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要制定下认真听讲、及时记笔记的计划。在上完了课之后,学生则要制定及时复习的计划。这样,通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节奏,从而逐步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效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制定计划、记笔记、改错、提问等角度入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展开知识应用
        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用观察的目光去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本质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要形成开放性的教学观念,使用微课、学生实践等手段来引导学生展开知识应用。
        比如,在教学“统计”这一章节的内容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自主探究的任务。学生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主题,包含学校周围各种树木的种类、高中学生每月开支等等,在确定好了自己要调查的主题之后,学生就要展开实践活动,利用实地探访、问卷、网络等方式去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且利用从教材上学到的知识去处理这些数据,得到相应的结论,在实践当中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形成开放的目光,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教材之外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发现与创造,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处不在,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4.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文化的精髓,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反思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知识产生系统性的认识,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让学生可以有效地掌握某一类问题的解决规律,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入掌握中获得学习能力上的提高。
        比如,在教学“函数”、“不等式”等方面的知识时,经常需要学生使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因此,在这些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使用分类讨论思想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可以系统、完整地解决问题。此外,在高中阶段,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等也是十分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带领学生对这些思想方法进行全面的整理,形成正确有效的认识,牢牢的掌握不同数学思想方法的规律和应用方法,使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学习和解题。
        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展开了一番叙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所在,也是贯彻新课改精神的精髓,需要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高中数学教师要正确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所存在着的问题,深入分析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以及学生的成长需求,做出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展开自主学习活动,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秀杰. 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李桂云.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