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期   作者:苗译文
[导读] 高中数学在高中教学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苗译文
        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职工子弟第一中学
        摘要:高中数学在高中教学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高中生在学习上感到力不从心,一方面是由于高中时期数学难度上升,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进度过快,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而随着节奏的加快,落下的课程内容越来越多,成绩很难再上升。基于此现状,本文将通过转变师生主体地位、引入多媒体教具和分组分层理论等教学方法,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遇到的现实困境,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供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教学对策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如今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中,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学生处于单纯接受的被动位置。随着高中数学难度的提升,部分学生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逐渐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发展困难。基于学科特殊性,高中数学教师亟须在分析课堂教学困难的基础上探索研究如何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高中数学教与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首先,高中数学教师迫于教学目标和学年任务的压力,在应试教学和发展教学的权衡中侧重应试教学,一味追求教学实绩,无法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尤其是在面对班级中不同水平的学生时,把更多的关心投注在成绩较好的学生,忽略基础一般的同学,一味地讲求速成和高分技巧,基础知识地基不牢。其次,尽管教师有意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高成绩,但因缺乏案例模型和理论指导而能力不足。高中课业任务重,教师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兼顾所有的同学,课后也无法占用其他学科的时间。最后,本应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过分依赖于课堂教学,无法独立自主地圈定学习范围,静心攻克重难点,不能把所学知识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建构逻辑模型。面对班级几十名学生,教师很难面面俱到,如果学生不知道如何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课前课后不能发挥主观能性主动预习和复习,就会导致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成绩再无提升可能。
二、解决高中数学教学难题的有效对策
(一)转变师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内容、方法、思路都跟随着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讲解,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智力开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讲授固然重要,但自我思考、自我感悟才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而教师要从教授者变为参与者、引导者,以开发多样思路、追求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教学目标。数学是一门创造规律、发现规律的学科,注重逻辑思考、逻辑推理,而探究规律、发现规律的前提是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对于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兴趣基础中让学生自主推理学习是更好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利用多样的教学工具,如在学习函数时,先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函数的运动轨迹、发展规律、函数和数轴之间的关系等;通过这样一种动态的图像向同学们展示函数的性质,引导同学们发现函数的规律。此外,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的空间不应只局限于课中教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可以帮助同学们形成连贯性的数学思维、巩固学习成果以及在生活应用中升华数学知识。
(二)引入分层分组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为更好地教学,教师首先要抓住教学的宗旨: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其全面发展。分组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需要教师通过制定系统的培养方案,从课前课后课中三部分一同发力。这就要求教师转变“先教后学”的教学方式,将能力水平基本一致的学生集合起来分为同一小组,一个小组可以搭配一至两个水平稍差一点的学生,通过“人带人、组带人”的方式,锻炼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不同小组之间提前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内容的选择要在学生能够吸收的层面上稍加提高,考虑学生的发展潜力。只有小组成员之间就各自的想法进行碰撞,才能在结合对方想法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突破性发展,有利于数学成绩的提高。此外,教师在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总结时,要采取不同的评判标准,聚焦每位同学在原基础上的突破和进步,即将分组分层的理论也运用于总结评价中。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学习基础,所以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应当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除了知识水平之外,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的评价。教学评价结束后,要根据学生阶段性的情况进行及时总结,以评价促进改善分组分层实践,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结束语:
        本文表述了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解决高中数学教学难题的对策,即通过转变师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引进分组分层理论回归学生主体。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努力,在理论上,教师要摒弃一刀切的旧有教学理论,创新教学观念,以更为开放包容的思维对待数学学科;在实践上,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多方面完善培养模式。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回归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高中数学教学将注入新生活力,有效改善课堂教学低效化的现象,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兰.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36.
[2]秦扬钦.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4):226-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