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期   作者:张兴锋
[导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模式教学课本理论知识

        张兴锋
        湖北省枣阳市琚湾镇第二中学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模式教学课本理论知识,也可以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充分展现各方面的物理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并且,在合作学习的时候,既要建立合理的分组标准,又要建立合理的课堂评价机制,有助于提升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作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物理教学
引言:从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中看,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初中物理课堂上,需要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令所有学生可以相互协作,探讨课程中的物理知识,有利于增强学习效果,达到新课改的教育要求。
1.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1有利于提高探究物理的积极性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会决定着课堂学习效果,如果可以将合作学习模式引入课堂,会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协作,有利于逐渐提高探究物理的积极性,从而能够提升学习效果。
        1.2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让学生围绕某些物理问题进行探究,在小组内部自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凭借自身的自学意识,从多方面获取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就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建立合理的课堂评价机制
        如果多个小组围绕某个物理问题互相争论,必定会出现胜利的一方,其他小组会落败,致使失败小组中的学生产生心理落差,降低持续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因此,这就要建立合理的课堂评价机制,既要对获胜的一方预计鼓励,又要对落败的一方预计激励,令所有学生总能保持积极的探究学习状态。
        比如,在执教《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会抛出问题,如“如果将漏斗和乒乓球固定在铁架台上,往漏斗中倒水,此时小球会发生什么运动?”,要求各小组进行探讨,如果A组的讨论结果最为接近正确答案,教师会评价说:“A组的同学分析得最为准确,大家为他们鼓掌吧!”,对其他小组会评价说:“你们分析得也不错,不过要注意考虑空气对纸的作用,这样更能证明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哦!继续加油!”。
        2.2建立合理的分组标准
        在合作学习模式中,难免会对学生进行分组,这对整堂课具有关键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进行分组,会在课堂内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探究学习中,反之会起到阻碍教学的负面作用,可以分别从优质学生资源和班干部学生两方面着手。
        其一,优质学生资源。

在每个初中班级中,都有在物理课程中成绩较为突出的学生,此类学生可以划分为优质学生资源,在进行课堂分组的时候,可以根据优质学生的数量,将其平均分入各个小组中,一方面会有利于促进组内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及时地解决课堂中提出的物理问题,另一方面会保证各个小组之间具备相近的竞争实力,能够围绕某个问题彼此争论,这样才能发挥合作学习模式的最大效用。
        其二,班干部学生。该类型学生与优质学生资源的区别,在于更具有责任意识和领导意识,可以将优秀的班干部指定成各个小组的组长,一方面能够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及时地带领全组学生进行探讨,不会拖延课堂讨论时间,另一方面能够较好地约束组内学生,促使各个小组遵守课堂讨论的纪律,从而可以保证合作学习模式有效进行。
        2.3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应用
        合作学习模式可以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应用在物理教学中,既会用在课本理论知识部分,又会用在物理实验知识部分,促使学生对各部分物理知识深入探究,从而有利于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比如,在执教《汽化和液化》时,本节课需要教学液体蒸发时的基本特征,这就要用物理实验进行教学,可以通过探究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合作学习。
        在开展实验活动之前,教师会用食指沾点酒精,在黑板上写出“物理”两个字,让学生观察黑板上书写的汉字,会慢慢发现“物理”会渐渐地消失,这会产生质疑,随后在多媒体中播放“乙醚蒸发”的实验视频,视频中会将装有乙醚的金属盖放在粘水的塑料泡沫上,再向烧杯内充气,促使金属盖中的乙醚加速蒸发,这时会暂停视频,对学生提问说:“请问为什么乙醚会减少?接下来处出现什么现象呢?”,令其对实验现象产生质疑,随后继续播放实验视频,会发现在金属盖下方的水渐渐结冰,教师会继续提问说:“为什么会出现结冰现象呢?”,让各个小组进行讨论。
        然后,要求学生自行制作实验,给每组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将其中一支浸没在酒精中,观察温度计中的示数,对比未浸没的温度计,思考表现出来的实验现象差异,进而能够认识液体蒸发会吸热,对外外界环境具有致冷的作用。再在课堂中,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设计实验,用酒精灯制作沸腾实验,自行组装实验器材,向烧杯内导入150ml、70℃的水,点燃酒精灯后观察杯中水的沸腾现象,用表格记录水温发生的变化,探讨沸腾前和沸腾后的区别,进而能够认识汽化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促学意义的教学模式,会对学生形成强劲的推动力量,增强持续探究物理课程的积极性,并且在互相协作的时候,不禁会自主思考物理问题,从而有利于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提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冬娟.物理教学合作学习小组效果不利事件建议探究[J].知识文库,2020(23):61+63.
[2]金浩祥.小组共同体合作学习模式引导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20(33):47-48.
[3]庞兆恒.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31):5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