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期   作者:张祥
[导读] 物理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而初中则是学生接受系统化物理知识的开端

        张祥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八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物理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而初中则是学生接受系统化物理知识的开端。一般情况下,初中生好奇心比较旺盛,在学习伊始是比较喜欢能够充分展现物质世界丰富色彩的物理学科的。而在小学阶段,学生通过“自然”、“科学”等各种形式的科目已经接触过一些物理知识,但难度要比初中物理小得多,这就有可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落差,伤害到本来较为旺盛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做的,就是保护学生的这种兴趣,然后通过各种创新的教学策略方法,让物理知识真正从教材上“走”进学生的心里。本文即从转变教育理念、理论实践并重、适度补充内容和紧密联系生活等几个方面,对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优化进行探讨。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优化
        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对部分初中师生来说是一大难点。物理研究的是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有很多理论概念,又与数学甚至化学等课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自然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的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教学策略上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中考成绩过于重视,没有关注到学生真正知识技能的成长,结果学生掌握的不过是一些解题的“套路”而已,也丧失了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考试一过去,此前学到的物理知识就会被快速遗忘。教师应竭力避免这种情况,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有趣,并让物理知识能够在他们的生活中发生作用。
        一、转变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标
        上文已经提到,有些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及时转变,教育目标太过“功利化”,几乎完全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教学策略方法自然会出现问题,课堂教学也就谈不上有效了。所以,教师首先就要转变教育理念,把培养学生兴趣、树立对待事物科学的态度与方法为根本的教育目标。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下,虽然学生在学习中仍然会遇到困难或挫折,却不会伤害到他们的积极性,也能正确地看待这些挫折,甚至涌现出更为强烈的勇气去攀登物理知识的新高峰。
        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章“机械运动”,涉及到了运动与速度方面的知识,是比较简单易懂的。教师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这些浅显的知识外,还要培养起他们对这些知识的兴趣,让他们明白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比如测量平均速度,教师可以让步行上学的学生注意一下自己的平均步速,今后在步行前往任何地方的时候都能有所参照,他们的生活体验会发生变化,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越来越浓。
        二、理论实践并重,增加知识技能
        有些人将物理分为理论物理与实验物理,而历史上出现的各种足以颠覆人们认知的物理理论,也必然要通过巧妙的实验来证实。这就充分说明了物理学科的本质——理论与实践并重。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当然也要在教学策略方法上充分体现这一点。而有的教师显然是没有做到的。比如在实验中对学生施加了过多的限制或束缚,学生不是在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而是一种简单的、能够完全预料到结果的重复操作,严重影响了物理实验在学生心中的意义。诸如此类问题必须引起教师的充分注意。


        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了透镜成像的实验。实验成功的标志自然是能够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但教师可以放开对实验的限制,除了规范步骤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行多种形式的透镜成像实验。即使实验失败,至少学生明白了自己的某些想法是错误的,仍然有其意义。对于学生从失败的实验中所感受到的困惑,教师应耐心解答,不能敷衍了事。
        三、适度补充内容,丰富学习体验
        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生活在物质文明如此丰富的现代社会,与物理学科的发展有着分不开的关系。比如很多初中生已经比较熟悉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就是非常明显的物理学科发展的代表。只不过初中生可能思维不够完善,没办法自行发现。这就导致学生头脑中可能会把物理知识限定在教材这个狭小的“世界”里,让物理学科显得枯燥、无趣。所以,教师应该适当突破教材内容和传统教学形式的限制,努力带给学生更加新鲜的学习体验,丰富他们对物理的认识。
        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第二章“声现象”。如果教室硬件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视频资料,比如疾驰而来又飞速远去的火车或汽车、一个建筑工地白天和夜间施工时发出的噪音等。通过这些视频,学生会切实体会到各种声现象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只不过平时司空见惯、没有注意到而已。然后教师再以视频素材为蓝本,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就能够给学生带来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
        四、紧密联系生活,加强知识应用
        上文已经多次提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着紧密联系的,而且物理知识的学习目的最终也要落脚在应用上。即使学生今后不会走上与物理有关的工作岗位,这些知识也能够为他们了解认识这个世界提供帮助。作为教师,则要培养起学生利用物理知识的习惯与正确方法。当然,在鼓励学生应用时,教师一方面要注意不能强加给学生,以免造成学生的抵触;另一方面则要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在学生需要帮助时能够尽力伸出援手,注意保护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积极性。
        之前提到的测量自己的步速,就是进行生活应用的一个例子。又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的第十章“浮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家之后用弹簧秤、水盆和一些简单的小东西来重复浮力实验,看看哪些东西虽然比较重,但是密度其实比较小,又有哪些东西正好相反。或者让学生想一想,煮饺子的时候如果饺子浮起来了,就说明饺子煮熟了,这种现象与浮力的知识有什么关系。
        综上所述,物理学科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面对封建迷信的陷阱时无法自拔,就与缺乏物理方面的常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从为学生未来人生负责的角度出发,初中物理教师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希望广大同仁能够对此有清醒地认识,加强教学上的创新实践,努力促成与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创造出越来越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玉福.初中物理教学反思之我见[J].青海教育,2018(Z1):74.
        [2]宋兴琦.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智库时代,2018(51):246-247.
        [3]杨应宇.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分析[J].名师在线,2018(36):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